结构化:西北乡村社会阶层分化及其后果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农村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家们所重点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不论是西方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多的。拙作主要是从兰州市乡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出发来分析西北乡村社会分层后果。社会分层后果研究主要是探讨人们在社会分层系统中的位置(如阶级归属)是否影响或如何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并由此引发社会政治性后果,即是否存在可识别的阶级文化。 本研究是在李路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吉登斯的阶级结构化理论来考察西北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构化程度。吉登斯阶级结构化的理论的关键是身份群体与阶级分类相互重叠在一起,阶级才会真正形成(结构化),即阶级结构化主要依赖于在职者共享消费和行为模式的统一程度。通过对理论的演绎推理,推导出三个需要验证的研究假设。第一是兰州乡村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职业;第二是处于职业分层较高位置的社会成员拥有较高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处于较低位置的社会成员拥有较低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职业与生活方式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第三是当职业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程度非常高的时候,阶层结构化就成为一种必然。通过运用数据资料,本研究对兰州市乡村社会阶层分化标准、阶层分化状况以及职业分层与消费分层的对应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兰州市乡村社会阶层结构化趋势比较明显,其程度在不断加深。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做了较有深度的探讨。通过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6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部分个案的访谈,运用统计方法,着重从寝室环境、寝室制度、寝室
严复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伟人,是非功过,评说者纷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将他的思想和言行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形势中去分析、考察,如此,才能理解当时的时代变化、当时的人物的思
有偿献血引发的艾滋病感染问题,不是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和谐社会建构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引入“风险”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借助风险的动态运行链条构建分析框架,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用崭新的逻辑和叙事方式探讨了以下问题:有偿献血存在着哪些艾滋病感染风险?受此侵害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带给所在家庭与家族、带给国家与社会怎样的波及影响?在步入风险社会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转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流动不断加剧,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现代社会,自致性因素成为社会成员提升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浪潮的激荡、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这一切使得努力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成为目前全球性的共识。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逐渐拉开了创建学习型社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且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社会快速转型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多重挑战,而原有的社会企业单位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
学位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带来了实惠,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获得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现代化对教育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