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区县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状况及预后转归情况。
方法:应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9家区县中医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院的AMI患者进行登记调查,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
结果:
1、2006-2009年北京地区9家区县中医医院共计注册7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33岁,男女比例为1.53:1。
2、区县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显示:本虚证中以气虚患者所占比例最多,标实证中以血瘀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中医基本证型分布显示:频率大于10%的中医证型依次是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阻证;中医分类证型分布显示:虚实夹杂证所占比例最多。
3、区县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为29.10%,以溶栓为主,血运重建治疗率为10.72%。《指南》推荐药物阿司匹林使用率为93.78%、低分子肝素使用率为87.30%、调脂药使用率为77.78%、硝酸酯类药使用率为76.9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率为66.93%、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8.86%、氯吡格雷使用率为36.24%。
4、区县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中药静脉制剂使用率为88.62%,中药汤剂使用率为19.97%,中成药使用率为4.68%,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兼症的治疗。
5、区县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的心源性病死率为9.39%。
6、与病死率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AMI病死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有(以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序)心源性休克、性别、年龄、心功能;使AMI病死率降低的影响因素有(以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序)阿司匹林、降脂药、再灌注治疗、中药静脉制剂,其他各项一般状况及治疗措施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北京地区区县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
2、中医证素分布以气虚、血瘀为主,气虚血瘀证是临床主要证型,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征,八纲辨证中对寒热辨证应进一步重视。
3、区县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以溶栓为主,PCI所占比例较低,应广泛在区县中医医院普及以PCI为主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区县中医医院在强化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一线药物的使用上贯彻指南的力度尚待进一步提高。
4、中药静脉制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药汤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5、与AMI病死率相关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使AMI病死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有(以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序)心源性休克、性别、年龄、心功能;使AMI病死率降低的影响因素有(以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序)阿司匹林、降脂药、再灌注治疗、中药静脉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