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竞争的背后,比拼的是人力资本的“厚度”;考试竞争的背后,隐藏着学生学习精力的透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由来已久,并逐渐演化成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为社会所关注。与此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受到国家、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上升到政策层面,虽几经治理,却收效甚微。目前,城市小学生是否依旧沉浸在课业负担的苦海中呢?他们的课业负担现状是什么?课业负担是重还是轻?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导致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最有效促进城市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一所城市小学进行个案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城市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依旧存在,主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学生睡眠时间不足,课时量较多,辅导班较多等;主观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不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外部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与热情,学习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势必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为:家庭作为“权威拥有者”责任缺失却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准群体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化,学校领导管理形式单一,忽视师生主体需要,教师教学倦怠凸出,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抗压心理失调,自我调节力较差;政府对教育资源稀缺性的漠视以及制度调节不力;社会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分配体制不公平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减轻城市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刻不容缓,为此亟需家长降低冲突强度,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提供沟通平台,催生教师权利的意识觉醒;教师要将课堂生动化,注重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学生自身要加强主体性的认识,自主缓解压力;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强制权威结构”的变迁,促进评价制度的更新;社会要规范媒体,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