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弦圈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大统一理论,早期宇宙在其相变过程中会有拓扑缺陷形成,按维数可分为:畴壁,宇宙弦,单极子和纹理四种。其中宇宙弦被认为是宇宙形成大尺度结构的种子,而备受关注。宇宙弦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又被分为无限长弦和闭合弦圈两类。对于宇宙弦的各种研究中关于宇宙弦和弦圈演化的研究一直就是其中的重点。1998年科学家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并提出了带有暗能量组分的新型宇宙学模型。那么在这种新型的暗能量宇宙学中,弦罔的演化会有什么不同吗? 文中对标准人爆炸宇宙学模型中的弦圈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发现不论其初始半径的大小,所有弦圈最终一律进入收缩相。然而,在以同样的方式对暗能量宇宙学模型做数值求解时,却发现对于那些初始半径足够人的弦圈,它们最终进入的不是收缩相而是一个膨胀相,收缩还是膨胀是由初始半径决定的。而且还发现,对于各种不同的暗能量模型,态方程参数越小弦圈就越容易发生膨胀。研究了各种态方程参数下弦罔收缩相和膨胀相的临界状态,发现对于现时的宇宙理论上仍可观测到宇宙弦圈。最后,讨论了在暗能量宇宙中,能观测到宇宙弦圈的最后时刻及弦圈开始进入极速膨胀相的时刻。
其他文献
s+r星的形成机制是目前核天体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它可能形成于双星系统。其中主星经历AGB阶段产生大量的C和s-过程元素,通过双星间质量传输污染伴星,伴星即我们所观测到的星
不同的暴涨模型都预言了频谱宽广的残余引力波。残余引力波的强度,一方面,取决于具体的暴涨模型,在参数化的描述中,不同的暴涨模型对张标比和张量谱指数的预言不同;另一方面,也取
脉冲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超新星爆炸后的遗留下的致密天体,质量为1个太阳左右,半径为10km左右,有着高速的自转速度、超强的磁场,能发出精确的周期脉冲信号。脉冲星发现的
羊八井圈际宇宙线观测站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羊八井镇,占据着高海拔(4300米)、优良后勤支持和现有国际先进实验的优势地位。基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
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有着极其稳定的自转周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有些自转周期变化率达到10-19~10-21,被誉为自然界最稳定的钟,使得它们可用于计时,并可用于监测原子钟的长期稳
学位
对于低质量主序前恒星的演化研究,Li吸收线的等值宽度和自转周期是两个很重要的演化参量。在恒星的早期演化过程中,由于引力作用下的收缩,随着恒星年龄的增加,恒星的自转周期变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