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缔造灿烂物质文明的同时,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且不少学者已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学者们大多将目光聚焦于创新带来的经济价值层面上。而随着创新理论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对于经济指标的盲目追求,造成了诸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道德水准下降、社会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且提出了不少应对方案,但很少有学者从引导人类行为的最根本动力——价值观的视角出发,而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研究价值观引导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对于凝聚国家的创新力量,实现我国未来社会向着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的方向协调发展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首先,本文运用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运行机理与功能,阐述了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个体以及群体两个层面分析了价值观对行为的调节过程。其次,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环境价值四个纬度重新定义了创新成果的价值构成。第三,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其运行框架。第四,分别就国家创新体系中载体模块的价值认同、行为选择以及产出模块对载体模块的反馈三个步骤进行了分析论证,进一步研究确立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体系的良态运行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政策的引导以及机制的创新,才能实现各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合作,并使其产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向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的方向发展。最后,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