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昆明市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为高校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身心健康预防、干预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3所高校的17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以及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中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目标人群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分析,分析比较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50.6%的大学生有时/经常发生不能专心学习,其发生率最高;其次,有44%的大学生有时/经常有过碰伤,再次有43.7%的大学生有时/经常有生理不适等症状。最后还有身心健康现状占比重较大的是:43.5%的大学生有时/经常有过心理焦虑等症状;医学类和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发生不能专心学习的比重超过10%;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经常碰伤、经常有过生理不适等症状、有过心理焦虑等症状的发生率均最高,分别占10.5%、13.4%、11.2%。2、大学生对传染病和心理焦虑疾病预防知识认知和学习意愿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有75.1%的大学生了解各类传染病及心理焦虑疾病防治知识、89.3%的大学生愿意学习各类传染病及心理焦虑疾病防治知识。24.9%的大学生不了解各类传染病及心理焦虑疾病防治知识,10.7%的大学生不愿意学习各类传染病及心理焦虑疾病防治知识。三所不同院校大学生在对各类传染病、焦虑等心理疾病的认知_、学习意愿情况方面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在艾滋病方面,医学类的学生了解多、学习意愿占的比重较高,分别占90.5%、95.7%;在肝炎方面,综合类学生了解度占的比重较多,占80%,但是学习意愿占的比重低,占82.1%;在肺结核方面,师范类学生了解的最差,占59.7%,医学类学生学习意愿最高,占96.4%,综合类学生学习意愿最差,占81%;在焦虑等心理疾病方面,综合类学生了解最好,占82.6%,但是学习意愿最差,占83.8%;医学类学生学习意愿最好,占92.1%。3、大学生预防身心健康问题发生所采取措施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经常关心自己健康问题方面,师范类院校学生关注度最好,占61.8%,其次是综合类院校学生,占41.6%,医学类院校学生关注度最差,仅占8.3%。从不关心自己健康问题方面,综合类院校学生的关注度最低,占11.0%。4、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一般求助对象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类院校学生遇到各类身心健康问题求助最多为朋友和同学。在暴利伤害求助方面,师范类院校院校求助家人最多,占36.9%;在心理问题求助方面,综合类院校求助家人最多,占29.8%;在面对困惑问题求助方面,综合类院校求助家人最低,占28.1%。5、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诱发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问题方面,医学类、师范类院校学生发生率较高,分别占80.3%、77.0%;在人际交往问题方面,医学类院校学生发生率最高,占59.2%。在恋爱问题方面,各类院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同院校大学生发生恋爱问题情况相同;在就业问题方面,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发生率最高,占52.8%;在健康问题方面,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发生率最大,占42.3%;在经济问题方面,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发生概率最高,占46.2%。有恋爱问题的大学生占48.0%。不同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x2=5.5512,P=0.018),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的恋爱问题。与民族、来自省份、家庭来自、独生子女、年级、学校无显著性差异。6、大学生身心健康诱发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问题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生源地、城乡、是否是独生子、年级、院校、因食用不卫生的食品而患病、生理不适等症状、急性运动伤、跌落伤、受到殴打等、受到工具攻击、使用工具攻击他人、会在游泳馆深水区游泳、心理焦虑等症状、不能专心学习、身心沉浸于悲痛中,解决问题受影响、离校出走过、了解愿意学艾滋病、了解愿意学肝炎、了解愿意学肺结核、了解愿意学心理焦虑等心理疾病、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会考虑食品和餐具卫生、会考虑保护工作,以防运动损伤、注意跌落伤、注意避免碰伤、有了心理问题会求助、面对困惑问题会求助和是否发生学习问题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生源地、城乡、是否是独生子、院校、因食用不卫生的食品而患病、生理不适等、受到威胁等、会在游泳馆深水区游泳、车未停稳就上下车、心理焦虑等症状、不能专心学习、拒绝帮助,认为是软弱表现、身心沉浸于悲痛中,解决问题受影响、离校出走过、了解愿意学艾滋病、了解愿意学肝炎、了解愿意学肺结核、了解愿意学心理焦虑等心理疾病、注意避免碰伤、系安全带和是否发生人际关系问题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恋爱问题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因食用不卫生的食品而患病、急性运动伤、受到威胁等、受到工具攻击、心理焦虑等症状、不能专心学习、离校出走过、了解愿意学肝炎、到一些高楼时,会查看有无其他出口、受到暴力伤害会求助和是否发生恋爱问题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大学生发生率较高的身心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过心理焦虑等症状对是否发生学习问题及人际关系问题作用最强;有过心理焦虑等症状对是否发生人际交往问题作用最强;受到过威胁对是否发生恋爱问题作用最强。结论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研究结果还显示,朋友和同学是大学生遇到身心问题首选的求助对象,学业和就业是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家庭贫困是部分在校大学生增加心理负担的问题之一;对传染病、心理焦虑疾病预防知识认知和学习意愿情况及大学生自身预防身心健康事件发生措施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因此,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是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