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47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葡萄花油田葡I油组为例,针对该油藏储集砂体“窄、薄”的独特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质、测井、地震、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等五大类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剩余油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为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服务。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储层构型解剖来刻画葡I油组窄薄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而分析储层构型和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关系。从目的层形成及演化过程出发,提出了储层构型九级划分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主要针对厚油层开展了空间构型研究。对葡I油组储层而言,纵向上一部分厚油层砂体是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加而成的,具复杂的层内非均质特征,通过河道底部的冲刷面和泥质、钙质等六级结构面可以将单期河道划分开;横向上一部分呈成片展布状的河道砂体是由多期河道纵向切叠、横向连片而成的。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内形成了流体窜流通道,对油田开发以及剩余油形成与分布影响显著。本文建立了适合于多油层合注合采条件下窜流通道发育区定量判识的综合判别参数法。在长期注水开发条件下,储层物性持续改善和渗流能力不断增强显示了窜流通道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葡北油田窜流通道发育区的综合判别参数大于0.38,被窜流通道沟通的注水井具低注水压力和高注水量,采油井具高采液量和特高含水的典型特征。葡萄花油田推广实践已证明该方法判识准确率可达95.2%。利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开展了剩余油富集区优选方法研究,将源于河流相储层非均质研究的非均质综合指数成功应用在三角洲前缘窄薄砂岩油藏的剩余油预测,拓展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显示了该方法潜在的更广泛应用价值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剩余油富集部位: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这一发现是建立在葡萄花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再认识和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及分布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的。从岔道口砂体成因、地质特征和水驱特征等角度对这种类型剩余油的富集机制进行了探讨。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新部位的发现丰富了对剩余油形成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对其它水道型油藏的剩余油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利用仿真模型技术,以不同条件下的微观驱替实验为基础,采用宏观分析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深化了多油层合注合采条件下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方式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对指导水驱挖潜以及三次采油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基于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方式及分布特点,提出了利用水平井和直井联合挖潜的对策以及相应的具体建议,一部分措施已经付诸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对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仅对大庆外围油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类似油田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特点,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
大豆新品种洛豆1号为夏大豆新品种。抗倒伏,抗病,百粒重高,中抗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抗SC7,对SCN1高感。2016—2017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00.4公斤/亩,平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和精神,严格来讲,就不称其为教育。因此,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宽松、温馨、富有情
由于注水开发是一种经济、有效、操作工艺简单的开发方式,已被油田广泛采用。但由于地层非均质和流体非均质,油井在较低的采出程度时就进入高含水阶段。国内外实践证明,油田
为保障2008年奥运会顺利召开,北京南水北调配套供水工程中的"三厂一线"工程已全面展开。北京市水司面对南水北调江水入京后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立足科技创新精神,积极开展
近年来,资本市场上高溢价、高估值的并购越来越多,累计商誉快速递增,聚集并隐藏了巨大的商誉风险。随着被并购企业的业绩变脸,所产生的商誉减值最终将拖累并购企业的业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