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碳素周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目的,通过室内吸附试验、野外林地土壤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毛竹林地土壤碳氮吸附性能.土壤中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毛竹林土壤中碳的固定、释放及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利用类型红壤中可溶性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如下TM、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四种类型的等温吸附方程均适合于低浓度SON、SOC吸附的拟合;当SOC浓度很高,超过使土壤达到最大吸附量的浓度时,只可以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毛竹林、梨园、茶园3种经济林作物土壤对SOC和SON的吸附能力一致表明为毛竹林土>茶园土>梨园土,但差异不显著。3种土壤对SON的吸附能力比对SOC的吸附能力强。与原始土壤相比,去除游离氧化铁、铝后土壤对SON和SOC的吸附率均增加;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土壤对SON、SOC的吸附率均降低;去除有机质土壤对SON的吸附率增加,对SOC的吸附率降低。2.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特性研究。该林地试验设有对照不施肥(CK)、农民常规高产栽培(FFP)与科学施肥(SSNM)三个施肥处理。结果如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3.2%,季节变化不明显,施肥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405**),可溶性有机碳(SOC)含量范围为102.5mg·kg-1~200.2mg·kg-1,其中7月SOC含量明显高于1月(p=0.0220)。与CK相比,FFP中SOC的含量减少了13.3%,达显著水平(p=0.0107);SSNM中SOC含量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150.8 mg·kg-1~431.3 mg·kg-1之间,春夏季的微生物量碳含量高于秋冬季,其中1月与6月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087)。与CK相比,SSNM处理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p=0.0286),微生物代谢熵也显著增加;而FFP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减少(p=0.0182),微生物代谢熵也显著下降。说明氮肥施用量大和翻耕明显降低了微生物活性,从而降低了微生物量碳含量。3.毛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5cm土温与气温显著相关(R2=0.9473),土壤的含水量在22.6%~30.2%之间,含水量较高,季节变化不大。土壤呼吸CO2的释放通量季节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与5cm处土温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2在0.9163~0.9373之间),在1月10日至1月17日的观察期内出现CO2释放通量的最小值,CK处理为0.13g·m-2·h-1,SSNM处理为0.14g·m-2·h-1,FFP处理为0.17 g·m-2·h-1;7月21日至7月28日观察期内, CO2释放通量达到最大值,其中SSNM处理最大,为1.18 g·m-2·h-1。土壤呼吸CO2的释放通量与土壤湿度相关性较差,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也不大。利用模型F=a·ebT来计算土壤呼吸年释放量,得到CK处理的CO2年释放量为50.24 t·h·m-2,SSNM处理为49.87t·h·m-2,FFP处理为50.72 t·hm-2,远高于其他植被覆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