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887年第一部代表华裔文学的作品《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发表至今,华裔文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华裔文学是文学发展史上一个亮点,也是华人移民的一个微型写照。在众多华裔文学作品中,美国华裔文学成为了研究中的热点。在华裔作家中,有许多代表性人物,任碧莲便是其中一位写作风格极具特色的作家。任碧莲(Gish Jen)生于1955年,她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Typical American)出版于1991年。本书曾获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奖提名,并获得了1988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称号。五年后于1996年发表了其姊妹篇《莫娜在希望之乡》(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此书被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提名,还被《洛杉矶时报》评为“年度十佳书籍”之一。两部作品同是讲述华裔家庭张家人的故事,但是两部小说中不同阶段的移民家庭表现出来的家庭价值观念却截然不同。本文将以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及其姊妹篇《莫娜在希望之乡》作为研究文本。从亲情观、婚恋观、教育观三个角度分析两书的家庭观,并将两部作品中的观念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任碧莲在两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华裔移民家庭观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从亲情观角度分析,两部小说亲情观的变化可以简要概括为由中国化转变为美国化。在《典型的美国佬》中,拉尔夫对姐姐特蕾莎的情感受到男权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双重影响,从而产生了内外矛盾的亲情观。姐姐特蕾莎对于弟弟始终秉承着自我牺牲的亲情观念不断帮助弟弟的生活。姐弟之间的亲情展现了中国化的亲情观念。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无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是莫娜和凯莉两姐妹之间的姐妹关系,无一不体现着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这种关系体现了美国化的亲情观。从婚恋观角度分析,两部小说婚恋观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利他主义转变为个人主义。在《典型的美国佬》中,无论是海伦婚姻中出现了第三者还是特蕾莎成为了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她们二人的做法都是为婚姻和恋情做出了自我牺牲,从而利好他人,展现了利他主义的婚恋观。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无论是莫娜与初恋的情感还是莫娜与他丈夫的情感,莫娜始终将自我感受作为重要考量,以自我为中心,展现了个人主义的婚恋观。从教育观角度分析,两部小说教育观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本质主义转变为保守主义。在《典型的美国佬》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取决于自身对于社会大背景的判断。当他们认同中国文化时,便一味地教育孩子崇尚功名;当他们认同美国文化时,便一味地教育孩子崇尚金钱。无论对于社会的认知还是对于教育的认知,都是本质主义的表现。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保守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根基。然而,孩子们更加接受美国背景下的西方价值观。孩子们的反叛则证明了父母的保守主义教育对他们是徒劳的。《典型的美国佬》是第一代华裔移民的真实写照,张家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经历了风风雨雨始终团结在一起。《莫娜在希望之乡》中的莫娜则是第二代华裔的典型代表。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与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两种不同观念的碰撞产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物的成长,两部小说中华裔移民家庭观的转变深入揭示了华裔移民面对的文化冲击时的身份困惑,同时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华裔移民的刻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