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中叶是我国古代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时代,经济、学术文化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一文中曾经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此言高屋建瓴、一语中的,乃通人之论。在经济领域,唐中叶始均田制等各种形式的国有土地不断衰颓,直至宋立国后土地私有制居于绝对的压倒优势地位,而地主土地所有制则在土地私有制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土地所有制变化,魏晋隋唐前期的封建农奴制被封建租佃制所代替,成为宋代居于主导地位的土地关系。与此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1)均田制衰落后形成了一个自耕农民阶级,他们是自均田制下的农民转化而来的;(2)以山东士族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倾圮衰落,新兴庶族地主阶级居于主导地位;(3)随着封建租佃制的发展,前此居于农奴地位的佃客因依附关系削弱,身份上以及在生产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思想领域,魏晋隋唐佛道两家急遽发展,从社会下层劳动者到上层统治者,无不加以尊奉。“试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摆在儒生士大夫面前的头等大事是:儒学如何摆脱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并进而复兴起来?本文即旨在通过对韩愈的反佛斗争并在此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儒学思想及其宋儒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脉络的审视来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略窥一斑。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概论,主要重点列举关于韩愈反佛这一课题的相关重要学术著作和论文,并说明了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第二、三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也是论述这一课题的重点所在。第二章对韩愈反佛原因的论述主要依据韩愈的诗文著作以及相关史料等原材料,同时也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并添加了文化思想和个人功利等领域前人极少涉及的反佛因由。此章一共包括五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对于个人功利这一原因的论述,是前人几乎没有系统涉及的,而这对于人性而言恰恰是最不能忽视的。第三章主要论述在反佛过程中韩愈思想的变化,即其儒学思想在佛学思想的启发下不自觉的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和改变。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讨论:1、道统学说的提出,韩愈根据禅宗“教外别传”的法统提出了儒家自身所拥有的“道统”谱系。2、心性论的发展。韩愈对应佛教精深严谨的“心性”理论发掘出了儒家学说中孔孟、董仲舒等关于心性方面的见解和思想,并作了初步系统的说明和发展,对后世学术的走向甚至间接地对现当代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对《孟子》、《大学》思想地位的提升。为了与佛教理论相抗衡,韩愈决意复兴和重建儒家学术思想,他选择了《孟子》中的“道统”谱系以及《大学》中“修齐治平”的具体实践目的,进而间接地使得两部书的学术地位不断攀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在韩愈身后宋儒对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相对应第二、三章的论述,也在反佛、道统、心性等继承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说明了宋儒对韩愈思想发展方面的两个走向:社会经济改造和个体价值挺立。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做简短的总结。韩愈的儒学思想虽为反佛而服务,但却不自觉走向了佛化儒学的道路,暗合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也给我们一重要启示:对于外来文化、思想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