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他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大变局。因此对于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思想研究,首先要着眼于他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多样的思想渊源。在传统幸福观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础上,立足于“新青年”这一特殊的群体,来系统的论述陈独秀幸福观思想的内容及其时代价值。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思想的产生是对中国近代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的深刻反思,也深受西方近代思想以及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同时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丰富和发展。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思想没有抛弃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思想,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与吸收。陈独秀的幸福观批判了传统幸福观中的禁欲思想和利己主义,同时对于传统幸福观中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了吸收。“新青年”作为独特的群体,陈独秀在对“新青年”的内涵给予一定的界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于“新青年”的忠告和赋予了“新青年”特殊的时代使命。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幸福观,把幸福放在了新国家、新社会、新个人三个层面上,给予了幸福观一个相对全面的内容框架。新国家层面的幸福观着眼于政治民主、伦理觉醒、教育革命、文化变革四个方面。新社会层面的幸福观则体现在人权平等、待遇公正、法制健全和思想解放四个方面。个人层面上的幸福观则体现在理智爱国、理想人格、强健体魄、崇高追求四个方面。最后,将落脚点放在陈独秀“新青年”幸福观的时代价值上面。一方面,陈独秀的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对于当代青年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幸福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幸福可以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幸福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理想追求,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幸福水平作为社会的进步标准而备受关注。当今社会处于转型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们对于幸福观的真正内涵产生了质疑。因此我们对于陈独秀的“新青年”幸福观研究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更加全面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