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制度源至我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土壤,其形式、内容、程序和价值等历经发展演变,具有极强的本土性和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信访制度被正式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向国家机关表达意见、主张权利、反映诉求,直接获得与部门负责人甚至国家领导对话的权利,这是区别其他法律制度的重要特征。有时候一种制度的确立基于偶然性也蕴藏着必然性,如美国法学教授E·博登海默所言:“在一些矛盾的力量之间如运动与静止、不变与变化、保守与改革,我们经常谋求某种和谐。法律是将松散的社会结构之间结合的粘合物,在不忽视未来的迫切要求的同时,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联系起来。”实践中,信访制度扮演着辅助司法制度运行、平衡社会利益的角色,在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权利救济方面,起着沟通桥梁和纽带作用,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的实现。但在具体操作中,信访程序不如司法程序严谨和刚性,人治运作模式色彩较明显,信访事项的解决一定程度受事权领导的思维、决策以及级别等因素决定,同样的信访问题可能经不同领导的决策,处理结果大相径庭,这也是信访制度为人“诟病”之处。公安机关作为兼具行政、辅助司法职能的“特殊部门”,运行中主要偏向行政职能,故受理范围既有涉法涉诉信访也有行政信访。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对维持社会良性运转和稳定,密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发挥着“安全阀”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裂变,以及信访制度天生的局限性,信访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公安信访工作面临着的困境纠结和风险挑战。本文以基层公安信访工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温州市公安信访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基层公安机关及派出所调研,与信访民警交谈,结合对相关信访案例进行分析。论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调查分析以及经济学分析等方法,对公安信访工作进行了相关调研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弊端及瓶颈,提出加强和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若干建议和对策。本论文的框架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公安信访制度的问题由来、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研究论文的方法工具和创新点、不足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安信访制度的缘起和初建,阐述信访的历史沿革、公安信访内涵(概念、特征、理念、分类)、公安信访现状以及基层公安机关信访制度改革,并比较分析公安信访制度与国外警务监督制度。第三部分从法规范上分析公安信访的权利属性,是宪法赋予的控告监督权和自由权的具体表现,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的表达形式,着重分析“信访不信法”根源,将公安信访与行政复议从内涵和逻辑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公安信访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第四部分以经济学角度分析基层公安机关的信访事项,重点对公安信访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构建公安信访经济学模型,从经济学上得出理性人选择信访的原因。第五部分是以公安信访实例与数据为结构分析对象,主要研究以及探讨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瓶颈和弊端。第六部分探寻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路径,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举措,如规范救济功能、建立专门信访工作力量、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培育良性信访文化等。第七部分结论在总结基础上,提出要矫正当前对公安信访制度的错误观点,信访工作并非基于单一维稳功能,应匡正信访制度功能效用,严格限定信访的个性化处理,回归信访本质是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