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电池因具有高功率密度、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军事、交通、电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实际使用中不同的功率需求,通常将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对电池组中发生异常衰减电池进行定位处理,是保障储能系统高性能安全输出、避免故障甚至危险的关键。为此,本文针对电池组中异常衰减电池从识别定位、状态估计和维护决策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系统性地解决电池组中异常电池的精确定位、估计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电池因具有高功率密度、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军事、交通、电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实际使用中不同的功率需求,通常将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连接形成电池组。对电池组中发生异常衰减电池进行定位处理,是保障储能系统高性能安全输出、避免故障甚至危险的关键。为此,本文针对电池组中异常衰减电池从识别定位、状态估计和维护决策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系统性地解决电池组中异常电池的精确定位、估计和维护问题。首先,本文从热、电、衰减三个角度搭建单电池的耦合机理模型,其中电特性模型采用2-RC等效电路模型;热特性模型考虑环境温度和电池自身的发热损耗;衰减特性考虑充放电电流、放电深度以及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基于单电池的衰减模型,构建形成3*3小型电池组模型。然后,在不同工况下研究电池组中不同位置的电池发生不同程度衰减对电池组整体热、电特性的影响,并与正常电池组进行对比,分析获取表征异常衰减电池的特征变量组合。随后,将包含正常电池和异常电池的特征变量数据集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LS_SVM)进行训练,得到以特征变量为输入,电池是否发生异常衰减为输出的分类器。为了获得异常电池的具体状态数据并进行处理,本文构建了电池状态评估模型,通过获取不同衰减率下电池的特征变量数据集,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以特征变量为输入,电池的衰减率为输出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了所建立分类器和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准确率在95%以上。最后,为了选择合适的维护策略,从经济性和处理效果等角度分析了切除、更换和均衡三种方案。结果发现,采用均衡的维护方式,维护效果最好但投入的经济成本最高,导致经济性最差;更换新电池的维护方式,效果较好,电池规模较小,导致新电池的成本投入过大,经济性较差,同时更换电池存在停机损失;切除电池的维护方式适当延长了使用寿命,经济性较高,但存在不稳定因素。通过对不同策略的寿命、经济性对比,为锂电池组的高效率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在提取电池组中表征异常电池特征变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算法系统地研究了对异常电池的识别定位、状态估计和维护决策问题,为锂电储能系统实现智能诊断、智能预测和精确定位提供了思路和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应用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技术校正光束经随机介质传输时的波前相位畸变,消除其对成像系统的影响。当波前像差快速变化时,迭代时间长、收敛受限的传统算法无法达到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校正波前的要求。因此,本论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下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非迭代式波前校
婴幼儿血管瘤,以下简称血管瘤,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血管瘤1岁之前的发病率高达10%-20%,大部分可自动痊愈,但是部分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正常生长乃至生命。准确判别血管瘤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一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儿科医生手动完成。高专业素养儿科医生的缺失,部分家长对血管瘤风险的忽视,容易耽误血管瘤的及时治疗。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血管瘤的状态做出自动且准确的
基于MRI图像的自动分割算法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快速发展,但在精确度和鲁棒性上依然不能完全满足严苛的临床要求。比如,现有分割方法有时难以区分器官与组织的边界,对小器官的分割效果也不甚理想。本文针对MRI图像多器官分割中的难点,研究了网络特征的间隔弥合问题及解耦问题,并通过改进网络结构及损失函数,提高分割精度。在MRI图像多器官分割网络中,经常
隐身能力是新一代军用武器的重要特征之一,隐身技术发展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降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目前研究多数集中在镜面散射的RCS缩减问题,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目标的细长部位,通常还存在较强的表面行波散射,不可忽视。本研究以高阻抗表面(High Impedance Surface,HIS)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频率选择表面(Freque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具有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特点。准确地预测NSCLC癌患者的生存期与分子亚型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通量技术的迅速发展,NSCLC患者的临床与多组学数据被大量收集,为开展广泛的预测研究提供基础。已有研究表明融合临床与多组学数据对NS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逐渐普及以及计算平台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机器视觉技术在路面等自然场景中有了更多的应用。目前目标检测框架大多使用端对端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需要进行大量的卷积操作,极其依赖GPU硬件的算力,成本较高,且需要大量训练集训练来保证检出效果。本文设计了一个用于垃圾清扫车上的车载垃圾识别算法,用来辅助垃圾清扫车完成垃圾清扫任务。通过车载相机拍摄路面图片,检测出路面中的垃圾目标,根据垃圾种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飞速发展,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在民用军用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行人检测、智能驾驶、无人机作战等实际场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如何综合地评价基于不同模型的目标识别算法的性能,是实际应用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自动目标识别算法的性能评价问题,以一些目前主流的自动目标识别算法为对象,设计了一套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性能评价方法,对目标识别算法在行人
形状匹配问题是形状识别、形状检索、形状模型重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基础,主要可分为刚性形状匹配与非刚性形状匹配。其中,非刚性形状匹配问题由于受到复杂变形因素的影响,实现匹配难度更大,也更具有挑战性。传统的非刚性形状匹配算法,大多基于手工设计的特征描述子,通过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来实现。然而在形状拉伸、扭曲、等距变形等复杂变换影响下,手工设计特征往往存在区分性差、鲁棒性低等问题。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由于
<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全球民航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格局。现就疫情之后全球航空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全球航空业发展基本特性特性1: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民航市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紧密相关,平均年增长率约为全球GDP平均年增长率的2倍或以上,在经济稳定发展时期民航增长也保持稳定态势,但经济波动时民航的波动幅度远大于经济波动(如图1),堪称经济的"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基础课题,在自动驾驶,工业制造以及医疗等应用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目标的定位精度不仅仅是衡量目标检测的重要指标,对其应用也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以经典的Faster R-CNN为例,从样本分配、网络结构以及损失函数三个角度出发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升模型的定位精度。主要研究工作简述如下:(1)提出了基于动态样本分配的目标检测算法。原始的目标检测算法通常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