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我国道德建设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始终围绕道德建设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建设。伴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预示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使命、新矛盾、新要求,更饱含着对未来中国的价值预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姿态和新格局。新时代,我国道德建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探索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是当下急需应对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新时代的价值理念,为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视阈。本文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切入点,借助其对全球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拓宽我国道德建设的视野,从全球视角增强我国道德建设观念的开放性。全球视角增强我国道德建设观念的开放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借鉴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我国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我国道德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我国道德建设提供了新观念与新视角,与此同时,我国道德建设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支持;其二,目前我国道德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但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道德建设将面临些许挑战,例如全球性视野有待扩宽、多元文化认同感有待加深、生态意识有待强化以及道德践行有待加强。因此,我国道德建设需要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道德建设现存的挑战,完善道德建设内容,优化道德建设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我国道德建设相辅相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探索我国道德建设的新内容与新途径将有利于构建具有全球观的道德体系;反之,构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将激励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精神土壤。总之,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更需持之以恒,寻找各自发展的契合点,将为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完善提供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住院病案首页填写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出院患者病案首页17 018份,检查数量不低于各病区出院总数的3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2016年底由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试点工作拉开序幕,至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以下简称为《监察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以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为《宪法修正案》)出台为宪法支撑,到2018年3月20日《监察法》通过并实施。我国监察体制变革,新增监察委员会,作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与“一府两院一委”并列的第五类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战略性地选择了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正是看中了旅游业的蓬勃生机以及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无限潜力。本文先是对我国新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概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从新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到一线教师的历史课堂,再到高考历史试题,"史料"运用越来越广泛,史料教学
洽谈生意,买卖双方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寸利必得,互不相让,如何打破僵局,促使洽谈的成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科学运用“让步”技巧至并重要。
本研究构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偏好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奢侈品消费偏好同时存在个人导向、参照群体导向及品牌导向,其中男性的个人导向倾向比女性表现强
微信群拓展了新的交往方式和信息交流空间,“一人多群”已是网络群体生活 的新常态.微媒介为实现和扩展自由表达提供了技术条件,创造了新的表达场域,构建“我 们”的集体认同
<正>如何把握选修内容的教学是老师比较纠结的问题。2014年4月,我很荣幸承担汕头市高二历史公开课,课题为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8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采用放射免疫法
<正>一节成功的历史课,重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对历史课堂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知识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