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氛围感知对青年公务员沉默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成都市的实证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公务员本应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力量,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或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或由于个体心理状态、主观感知等因素,政府组织中的青年公务员倾向于保持沉默以应对各种工作情境。沉默行为是不利于组织长远发展和国家的长足进步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又正值十四五宏伟蓝图的开局之年。新时期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意味着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政府组织里的沟通与交流是迫切需要的。因此,分析当前青年公务员的差序氛围感知对其沉默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路径,有利于把握青年公务员沉默行为的逻辑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与调适,力图从组织与个体两方面去激发青年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敢于勇于乐于建言献策,减少沉默行为,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向成长。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在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差序氛围感知对青年公务员沉默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其中,青年公务员的差序氛围感知是自变量,指的是其对组织中的上下级间、成员间的相互依附、偏私对待、亲信角色等现象的感知程度;沉默行为是因变量,指的是公务员在工作中不发表意见的情况,分为三种不同原因的沉默,包括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以及漠视性沉默;还引入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探索其中介作用。在文献梳理与理论解读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差序氛围感知显著正向影响青年公务员沉默行为、自我效能感在差序氛围感知对沉默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两类别共计20条假设并逐一验证。本研究中的青年公务员界定为:年龄低于40周岁,职务在科级及以下,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且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调研地点为成都市,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6个区县的政府所在地展开调研,进行问卷发放。迫于现实情况本次问卷发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线上回收问卷226份,线下回收100份,总计326份,有效问卷为315份,并对4名青年公务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数据收集整理完成后主要借助于SPSS25.0和AMOS24.0两个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包括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均值差异分析;差序氛围感知对沉默行为的回归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通过检验发现在20条假设中共有11条成立,3条部分成立,6条不成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是差序氛围感知及其三个分维度都显著正向影响青年公务员沉默行为,其中偏私对待与默许性沉默的正向影响关系较为突出;二是差序氛围感知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三是自我效能感在差序氛围感知对沉默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人际效能维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基础的指导,解决公共部门中青年公务员的沉默行为需要从个体与组织两方面入手。首先,个体要从心理层面改变依附性人格,从行为上自我规范,组织要加强制度约束与平等氛围的打造以此来降低行政组织内部差序氛围感知度;其次,个体要不忘初心,领导要转变风格,组织要多元化考核与激励来提升青年公务员的自我效能感;最后,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团队建设、鼓励建言等方式,营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现代化政府组织文化氛围。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将“差序”这一本土化概念与公务员的层级结构联系起来;二是将青年公务员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差序氛围感知和沉默行为的研究范围;三是探索了差序氛围感知、沉默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多重关系及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新冠肺炎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次大考衍生出各种次生型危机,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政府合法性面临重重考验,出现信任危机。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公众对“中央政府”呈现出高度的信任感,对地方政府却保持相对较低的信任度,呈现出“央强地弱”差序政府信任的结构表征。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直接关
学位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些地区探索出将社区自治重心下移的办法使“院落”和“门栋”成为社区居民的自治平台和关节点,以承担居民自治的重任。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社区居民院落自治,以院落为居民自治的基本单元成立院落居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培育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主体意识。通过改造更新老
学位
在管理学领域,遵守规则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和伦理规范。“违规”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组织不当行为。因而,对公务员违规行为的监督、治理成为当代官僚控制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腐败治理和责任行政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强化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同时,公共部门还是出现了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等“为官不为”现象。规则的叠加、衍生抹杀了规则本身,导致了更为广泛的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保守主义,进而极大损害了行政效能与
学位
城市是城镇化进展的关键驱动力,农业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完成―市民化‖身份转变的同时,也对社会治安管理及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提出了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如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水平,是城市在发展建设中必须深刻思考的时代课题。社区的治理一直在城市治理中,扮演基本单元的角色,它同样也是城市治理的关键。当前,我国社区的建构发生了新转变,在社区发展的同时,社区认同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位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治理的情况和水平。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依法有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信息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依靠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兴起是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和发展的
学位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舆论生态,还重塑着公民的政治生活;更重要的是,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和相对自由的社会化媒体的结合,为探究媒介使用的政治效果提供了独特的契机。大众传媒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传媒在介入公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公民获得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文化、习得政治知识的重要工具。媒介不仅改变了公民的生活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公民对政
学位
在精准扶贫工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直面基层社会的一线政权组织,乡镇政府能否充分发挥其社会动员能力,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参与脱贫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最终成败。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乡镇政府社会动员能力在此类地区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也在不断重塑着,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正
学位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拆迁安置社区作为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城镇化最直接的实践场,是各种利益冲突最集中的地带。由利益分配不公、文化社会隔离、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下、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所引起的社区认同缺失、干群关系疏离、社团组织发育不良,直接影响了拆迁安置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与行动;而拆迁安置社区公共事务的类型复杂性与责任模糊性又要求其治理有赖于以参与为基础的多元共治。因此,对于拆迁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国家治理开始以“绿色”为治理目标和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富国与绿色惠民的发展导向,从而推动绿色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治理格局过程中,社会公众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绿色治理主体之一的社会公众能否在绿色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以提升绿色治理绩效,关系着整个绿色治理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学位
作为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重点内容,社区自治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其一言一行对社区自治产生着深刻且实际的影响,因此确保社区居民主动、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发挥“主人翁”作用,是社区自治乃至社区治理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社区居民的视角看,社区归属感作为其对社区的一种情感和意识,影响居民对社区的喜爱、认同、依恋及投入,直接影响居民在社区自治中的参与程度,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