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在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的抑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烟曲霉菌感染小鼠角膜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使用雷公藤红素或相应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在感染1天拆线后进行局部处理,使用裂隙灯对感染后1天、3天和5天的小鼠角膜进行拍照并记录临床评分。采用HE染色法对比感染后3天不同处理组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2、采用q 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烟曲霉菌感染后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和溶剂对照处理组中小鼠角膜的促炎因子、抑炎因子以及LOX-1的m 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3、收取经过不同处理后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雷公藤红素预处理组、溶剂对照预处理组、真菌刺激组、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加菌刺激组以及溶剂对照预处理加菌刺激组,用于体外细胞实验检测相关炎症指标。采用q RT-PCR、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MIP-2的m 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采用q RT-PCR、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各处理组中抑炎因子IL-10和TGF-β的m 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4、采用q RT-PCR法检测巨噬细胞各处理组中模式识别受体LOX-1的m RNA表达水平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各处理组中LOX-1、p38MAPK以及p-p38MAPK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溶剂对照处理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小鼠角膜烟曲霉菌感染后3天和5天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显著低于溶剂对照处理组;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小鼠角膜感染后3天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少于溶剂对照处理组。2、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中,与溶剂对照处理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MIP-2,抑炎因子IL-10和TGF-β以及模式识别受体LOX-1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m 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下降。3、体外巨噬细胞经过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加菌刺激不同时间后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加菌刺激组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MIP-2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预处理加菌刺激组。高浓度雷公藤红素药物处理组抑炎效果更明显。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加菌刺激组中抑炎因子IL-10和TGF-βm RNA表达水平以及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溶剂对照预处理加菌刺激组。4、体外细胞实验中,高浓度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加菌刺激组中模式识别受体LOX-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溶剂预处理加菌刺激组。结论:雷公藤红素处理使烟曲霉菌感染后小鼠角膜和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程度较溶剂对照处理明显下降。雷公藤红素可能是通过抑制LOX-1-p38MAPK通路进而下调下游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烟曲霉性角膜炎的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