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前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引起了各界对软件保护的巨大争议。一时间,最终用户责任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和适度的问题成为法学家、企业、媒体关注的焦点。考察我国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法学研究的历史,尽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不断有理论研究、实际案例分析的文章涌现,但却少有专门从软件企业角度出发进行的探讨。本文即尝试从软件企业的视角研究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热点,以期从不同侧面反映目前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立足于对微软中国公司实际打击软件侵权的策略和案例进行研究而作的论文,笔者作了大量调查和事实收集工作,以企业为研究对象是本文特色。
在文章背景部分,笔者考察了我国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学研究的历史,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不同时期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同时,选择了四个案例反映不同阶段实际判例的争议焦点。
文章接下来分三章论述了软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
第一章个案分析是文章的新颖之处,以微软中国公司为点,本土软件企业为面,详细论述了微软在保护软件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其内部工作流程;并且,对微软在中国涉诉的案件进行简评,由此分析它在打击盗版侵权、寻求司法救济时的策略。尔后,笔者选择北大方正、中文之星和北京奔达等本土软件企业为面,分析了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实际上,本土软件企业同微软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它们更需要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倾斜。
第二章是全文的重点,从概念澄清入手,简述了2002年立法论战中各派争议的焦点,重点分析了其中几个问题。针对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四个主要问题,特别对最终用户盗版的侵权责任和行政部门介入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了阐述。笔者提出软件企业认定的软件盗版和侵权行为是一种混合了违约侵权和侵害著作权的产物;追究最终用户责任应依违约责任、著作权法规定的责任不同对待;对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应给予打击,而对个人最终用户则不宜追究其盗版侵权责任。此外,笔者认为我国行政部门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介入应于法有据、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章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