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超联赛”参赛运动员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超联赛运动员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大超联赛允许在中国篮协注册的青年队员参加比赛,为青年队员提供了入学深造的机会,迅速地提高我国高校篮球竞技水平,拓展了中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旨在使高校成为培养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2.运动员的学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学校未能根据运动员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参加运动训练占用一定学习时间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进度。结果造成运动员学习困难较大,学习热情受到影响,文化素质未能得到真正的提高。3.运动员运动训练时间不足,参加比赛场次较少,自我训练时间少,运动训练不尽人意。大超球队运动员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技战术水平,距离CBA等职业联赛的要求还比较远,与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很大距离。4.生源质量不理想。大、中、小学“一条龙”建设不力,中小学课余运动训练水平较低,无法向高校输送身体条件好,有发展前途而且学习基础较好的运动员;各个学校自行组织的体育专项测试方法方式不够合理,无法客观反映运动员的真实水平,影响招生质量;参赛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缺乏自主权。5.教练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练员学历较高,掌握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大都缺乏高水平运动经历和高水平运动队执教经验,参加培训和观摩研讨机会较少,运动训练成果未能得到承认。随着高校篮球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对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6.参赛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后勤保障条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球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