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酸败油脂饲料饲喂肉雏鸡引起不同日龄肉雏鸡主要实质器官和消化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研究,以期探明酸败油脂对肉雏鸡主要实质器官和消化道的病理组织学影响,为防止酸败油脂对肉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用油脂酸价是4的标准饲料饲喂的肉雏鸡作为对照组,酸价分别是8、10的酸败油脂饲喂的肉雏鸡作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15、20、25日龄各组肉雏鸡的肝、肾、嗉囊、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等部位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对小肠各段肠绒毛长度和直径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如下:饲喂酸败油脂后,不同试验组在不同日龄肉雏鸡实质器官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肝细胞出现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肝小叶内组织结构混乱,随着酸价升高和饲喂时间的延长,出现部分肝细胞核浓染、碎裂,肝细胞出现萎缩,坏死;肾脏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呈现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试验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脂肪变性,部分上皮细胞脱落散入管腔,肾小球萎缩,毛细血管充血、淤血。实质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2组较试验1组严重,且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器官损伤越严重。饲喂酸败油脂后,肉雏鸡消化系统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嗉囊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甚至部分出现坏死,固有层充血;腺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固有层内集合腺腺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各肠段主要病理变化为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水肿,部分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变短,部分断裂,肠壁变薄。其中试验2组普遍较试验1组严重,同时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两试验组消化道损伤均较试验初期严重。在对酸败油脂对小肠绒毛影响研究中,15日龄时,试验1、2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长度和宽度均低于对照组,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0日龄时,试验1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空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5日龄时,试验1、2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空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空肠绒毛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组回肠绒毛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酸败油脂对肉雏鸡主要实质器官和消化道各段的组织学结构有损害作用,短期内就可导致小肠绒毛变短、萎缩,而且酸价越高这些影响越严重,由此可以得出,主要实质器官和消化道各段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小肠绒毛的损害,是饲喂酸败油脂导致肉雏鸡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