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层为了融资、满足监管条件、报酬最大化或股权交易利益最大化等特定的目的,往往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真实活动操控和应计盈余管理是两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真实活动操控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等。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活动操控隐蔽性更强,具有恶劣的经济后果,却不违反会计准则。随着会计准则、监管及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的日益完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真实活动操控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识别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并科学地度量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统计检验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传统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总结并指出传统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与识别方法存在多个缺陷:一是,销售操控模型、费用操控模型的设定存在错误;二是,使用异常值来估计操控程度的方法实用性较差;三是,RM模型的经济含义混乱,解释能力较差;四是,传统的真实活动操控识别方法识别真实活动操控嫌疑样本的能力和精度较差。上述问题导致传统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不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因此,建立准确性更高、实用性更强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对深入研究真实活动操控问题以及遏制企业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意义重大。为解决传统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用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来度量真实活动操控程度的针对性的改进思路。首先,本文构建了全新的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费用操控模型,估计出企业的正常营业收入、正常营业成本、正常总费用,并通过实际值与模型估计值的差值比较,得出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其次,本文将企业通过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费用操控等手段虚增的利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利用真实活动操控手段虚增利润的程度可以直接对比。虚增利润的程度越严重表明相关操控越严重。再次,本文利用四分位法识别出存在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费用操控行为的嫌疑样本,为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嫌疑样本的操控手段和操控程度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信号。为验证本文建立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选取2011年~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4547个样本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采用比较平均值的方法对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费用操控的嫌疑样本和非嫌疑样本的关键财务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存在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费用操控嫌疑的企业。在统计检验之后,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一步验证本文建立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限于篇幅,案例分析选取家纺行业、LED组件制造行业和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各三个典型样本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不但进一步支持了统计检验的结论,还发现本文构建的真实活动操控度量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出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虚增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