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是一种类水滑石型的无机层状材料。LDHs是典型的阴离子层状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层间离子可交换性和可剥离-重组性等,通过这些性能可以采用插层柱撑和剥片重组的方法构建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近几年,LDHs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羧化壳聚糖(Carboxylated Chitsan,简称CS)是由壳聚糖经羧化反应得到的可溶性壳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及调节机体环境等作用,但由于其在机体中释放速度过快,不能长时有效的作用于人体,而成为医药界亟需解决的难题。根据LDHs特有的结构及性质,将药物负载到其层间,由于LDHs的空间位阻效应和药物与层板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使得LDHs对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载药-控释体系。本文以共沉淀法合成的Ni-Ti-LDHs为前驱体,分别通过插层和剥片-重组的方法将CS负载在LDHs上得CS@LDHs纳米复合物。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热重分析(TG-DT G)等物理化学手段对纳米复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将纳米复合物置于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以探讨在不同酸性条件下CS的释放,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定缓冲溶液中的羧化壳聚糖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评估LDHs对CS的缓释性能。研究结果如下:XRD及SEM分析结果表明Ni-Ti-LDHs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且具有类似于“玫瑰花”的形貌,而已被成功剥离成单层或几层堆积的纳米片,Ni-Ti-LDHs纳米片(e-LDHs)则无明显的层状堆积结构。EDS和FT-IR谱图表明剥离前后LDHs中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TG-DTG分析结果表明,由于e-LDHs形成过程中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羟基和结晶水量增多,使得e-LDHs的总失重量高于未剥离前的LDHs。利用插层法成功制备的CS@LDHs纳米复合物,XRD和SEM分析表明复合样品LDHs层间距略有减小,说明CS中部分小分子基团进入层间,而其主体部分可能是负载在LDHs表面,且由EDS和FT-IR图可以看出由于CS的加入,复合物中C含量增高,且CS的特征峰在复合物中出现,能说明CS已成功负载在LDHs上。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壳聚糖是负载在LDHs表面,相互作用力小,因此CS从LDHs上控制释放较快。采用剥离-重组法成功制备出CS@e-LDHs纳米复合物,从XRD和SEM中可以看出,复合后的聚集体产物是纳米片的聚集体,结晶度不高,说明CS与LDHs纳米片复合后在一定程度上重组成层状纳米复合物。EDS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上含有CS的特征峰,说明剥离-重组法使得CS成功负载在LDHs层间且负载量大大增加。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由于CS成功插入LDHs层间,与层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存在,所以能在缓冲溶液中得到控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