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腰椎外伤或退变常导致脊柱不稳,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ligment complex,PLC)对脊柱稳定作用的维持越来越得到重视。对其状态的准确评估必然会影响我们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诊治原则和相应策略的正确确立。脊柱的不稳定是描述脊柱的某种状态,涉及面广,包括临床、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异常。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定义是White[13]提出的,脊柱丧失了生理状态下维持其相对关系的能力,即丧失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免受损伤或刺激以及防止功能畸形出现或结构改变带来的疼痛的能力。早期处理如果忽略了脊柱的不稳定,将会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或可导致骨折的移位及脱位。从而需进行侵袭性手术治疗,并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脊柱出现慢性不稳定,活动痛和退行性变可能,尤其是常发生在在脊柱矢状面排列异常时。本研究通过应用防腐成人脊柱骨标本制作脊柱爆裂骨折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胸腰段稳定作用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取8具经10℅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标本(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所有尸体为同一地区,同一种族及性别。体重50-75Kg,身高163-176cm。保留T10-L4(Fig.3),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完整保留后方所有的韧带及小关节囊。拍X线片排除先天畸形、骨折、骨质疏松或肿瘤等情况(Fig.1、Fig.2)。根据处理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4具标本。测试每具标本在轴向压缩、前屈、背伸、扭转实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A组:4具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的胸腰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待测试完毕后,切除L1下1/2椎体及L1-2椎间盘,造成前中柱骨折损伤模型,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并对标本骨折进行固定。每具标本均应用到以下5种方法固定:1、L1骨折,T12、L2双侧椎弓根内固定(4前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L1骨折,T12、L1、L2双侧椎弓根内固定(6伤)。3、L1骨折,T11、T12、L2双侧椎弓根内固定(6前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4、L1骨折,T11、T12、L2、L3双侧椎弓根内固定(8钉)。5、L1骨折,T11、T12、L1、L2双侧椎弓根内固定(8伤)。随机应用上述固定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小单一实验流程造成误差。两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测试。B组:4具后方韧带复合体断裂的胸腰椎标本,标本制作参照Panjabi方法[34],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待测试完毕后。切除L1下1/2椎体及L1-2椎间盘,造成前中柱骨折损伤模型,并对标本骨折进行固定,方法同上。随机应用上述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试每具标本在轴向压缩、前屈、背伸、扭转试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减小单一实验流程造成误差。两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测试。标本可重复使用,实验比较胸腰段的载荷-位移,轴向刚度,扭转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在不同应力负荷下,韧带完整组组与韧带损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胸腰椎位移的变化以四钉前后路500N轴向压缩状态下韧带位移为例,韧带损伤组位移比韧带正常组增加了20.7%(P﹤0.05)。同样6钉伤椎300N侧方压缩状态下,韧带损伤组位移比韧带正常组增加了20.6%(P﹤0.05)。2、胸腰椎整体轴向刚度的比较胸腰椎轴向压缩刚度是指胸腰椎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小。以公式“EF=pl/△I”来表示,式中“p”为轴向载荷,“I”为椎体的高度,“△I”为椎体的相对位移。以六钉前后路500N轴向压缩状态下胸腰椎整体轴向刚度为例,正常组与韧带损伤组之比为1:0.83(P<0.01)。表明胸腰椎韧带损伤组的整体轴向刚度降低。3、胸腰椎的扭转实验结果表明:以扭矩在5Nm时为例,韧带损伤组比韧带正常组扭转角度增加了11.4%(P<0.01)。胸腰椎的扭转刚度(GJp)是指胸腰椎在扭矩的作用下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用公式“GJp=Mnl/ф”来表示,式中“Mn”为扭矩,“1”为试验标本长度,“ф”为扭角。从公式中知道,由于“GJp”与“ф”成反比,因此“ф”的增大,胸腰椎的扭转刚度下降。结论: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对维持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其损伤将明显降低胸腰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