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汉语词汇经过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洗礼,发展至今日出现了很多音似、形似、意似的词语,汉语学习者经常混用这些词语。这些被混用的词语已经脱离了本体研究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范围,针对这些词语,对外汉语界提出了“易混词”的概念。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易混词进行了研究,并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易混词系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研究范围的不确定给易混词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很多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参加新HSK六级考试,所以本文将研究新HSK六级大纲后附词汇表中的易混动词的混淆情况。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框架。第二章为论文综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前人的研究情况与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本章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同义词、近义词的研究情况。在这部分我们介绍了同义词、近义词的研究成果,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与研究结论加以分析介绍。第二部分论述了易混词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易混词的产生、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本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外汉语界的同义词、近义词研究已经慢慢转向“易混词”的研究,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三章为新HSK六级易混动词使用情况调查。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为研究的对象与范围。通过讨论汉语学习者使用动词的混淆情况与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易混动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研究范围确定为《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六级》中的1947个动词当中的915个易混动词。第二节为易混动词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节我们通过两份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汉语学习者对新HSK六级的态度与新HSK六级中易混动词类试题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问卷的结果得知,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对新HSK六级中的易混词辨析类题目具有畏难情绪,他们对易混词的知识掌握的不好,汉语学习者很需要一种针对易混动词的辨析方法。第四章为易混动词的偏误分析。这一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是易混动词的偏误例句统计,我们在附录B中随机抽取三组易混动词,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抽取全部关于这三组易混动词的混用偏误语料,笔者对这些动词的混用偏误语料进行整理,除去非动词混淆的偏误,对这些动词混淆用法的偏误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语料库中的易混动词的偏误主要是CC类,即错词类。第二节为易混动词的偏误分类。我们根据CC类错误的不同情况,对易混动词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并对每一种偏误做了小分类与分析。第三节是易混动词偏误产生的原因。我们根据偏误原因与汉语学习者的关系,将偏误原因分为两大类,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将每种原因分成不同的小类进行论述。第五章为易混动词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这一章中我们就易混动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本文介绍了四种教学方法,即语素辨析法、语义特征辨析法、搭配辨析法、语境辨析法。根据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提出了五点教学策略,即对学生进行外部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及输入假说提出的i+1课堂输入策略。第六章为结语。这一章对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并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