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政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我国独生子女的人口政策开始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政府做出决定改变其政策,让“全面二孩”代替“独生子女”,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政策的实施,从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从实践上,有利于缓解老龄化进程和抑制男女比例失调等社会性问题。本文主要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论述我国人口政策之所以发生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措施。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明关于人口政策的概述。其中包括了人口政策的含义、分类、性质以及依据。其一,关于人口政策的概念,学者们对它的定义都各抒己见,但核心不变,那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口的调节和控制,无论是人口正增长、负增长还是零增长,国家都会采取措施对人口进行调节进而符合本国的发展趋势,而这一点正是人口政策的性质,即上层建筑范畴。其二,总结了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得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有多维度标准的措施,它是各种综合因素的结合体,而不是单一因素的制定和实施,此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反作用。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来进一步佐证我国人口政策新变化的现实可能和积极效果。第二部分系统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我国人口政策从建国初的鼓励人口增长很快发展为限制人口增长,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限制,但该政策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改变限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势在必得,使之发展成为逐步放开生育的人口政策。简而言之,我国经历了从鼓励人口增长到限制人口增长再到逐步放开生育的人口政策新变化。在这三个政策中,本文重点介绍第二个人口政策和第三个人口政策,因为限制人口增长在我国目前来看实施的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这部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逐步放开生育是现阶段我国实施的人口政策,虽然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对它的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更加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部分系统论述“全面二孩”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社会意义。首先,通过马恩等经典著作论证我国全面放开生育的合理性和时代性,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把中国现存的实际情况作为“全面二孩”实施的现实依据。具体来说,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人口政策的阐述,揭示上层建筑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而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得出该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时代发展要求的结论。其次,揭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描述积极影响,阐发该政策实施的可行性,表达对当今社会实施的人口政策的赞成态度。第四部分具体论述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风险预判及其规避措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口政策也不例外,本文在阐述全面二孩政策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揭示了该政策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消极影响的表现并不是即刻的,它可能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才有可能出现,也可能不会出现,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风险预判,也就是该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为了更加全面的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本文在第四部分还针对风险提出了规避措施,力求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的追求人口政策变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后果。这部分的论述主要是对第三部分的补充和拓展,能够对本文起到压轴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论述的核心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新变化,并重点论述新变化的制定、实施和规避措施。之所以对人口政策进行研究,是因为“全面二孩”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问题的丰富和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运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我党和政府不断的与时俱进,时时刻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迈进小康走向现代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人民意愿的表达,体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该政策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我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人的问题,更加注重于人的发展,因此对从独立子女到全面二孩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