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引起颈肩痛、上肢放射痛、麻木、感觉障碍、上肢乏力、颈椎活动不利等症状体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针刺结合旋转手法疗法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针刺具有调畅气血、舒筋通络、扶正驱邪、祛瘀止痛等作用;旋转手法是推拿手法中常用的一种理筋复位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的紊乱,松解组织粘连,解除滑膜嵌顿等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配合旋转手法治疗本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以针刺配合旋转手法为主,对照组以单纯针刺为主。采用《田中靖久症状量表》、Me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疗效,对比两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统计学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经过卡方检验得到P>0.05;两组年龄经t检验得到P>0.05,方差齐性检验P>0.05,其中治疗组的年龄为45.03±5.54岁,对照组的年龄为45.07±5.02岁;两组患者病程经t检验得到P>0.05,方差齐性检验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病程平均为30.33±18.4个月,对照组患者病程平均为29.33±18.1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经统计学检验均得到P>0.05,无统计学差异,故具有可比性。2.简式McGill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PRI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VAS、 PRI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疼痛指标值(VAS、PRI总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PRI总评分)组内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各项疼痛指标值(VAS、PRI总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3.《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肩颈部疼痛、上肢疼痛及麻木、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组内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4.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30例),其中治愈7(23.33%)例,显效15(50%)例,有效6(20%)例,无效2(6.6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0例),其中治愈4(13.33%)例,显效10(33.33%)例,有效11(36.67)例,无效5(16.67%)例;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旋转手法与单独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肩颈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椎间孔挤压试验等症状体征,针刺配合旋转手法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