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评价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短期内不同性质病变的灌注参数差异,为临床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对疗效评价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在CT导向下行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造模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中选取21只造模成功且适宜射频消融治疗的大白兔,并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7只)。三组VX2肝癌新西兰大白兔均在射频消融治疗前一天行MRI平扫、PWI扫描后,再行CT导向下VX2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A、B、C三组动物分别于肿瘤消融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再行MRI平扫及PWI扫描,并于完成MR检查后立即处死取出肿瘤消融治疗区域及周围正常肝脏的标本及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再根据组织学成分分别测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不同性质病变的MR平扫信号变化及PWI灌注参数,对比其差异性及分析相关性。结果: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在CT导向下造模成功率90.0%(27/30)。21只VX2肝癌新西兰大白兔在肿瘤射频消融时及消融治疗后随访检查中:A组1只、B组1及C组2只死亡;剩余的17只VX2肝癌新西兰大白兔均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并获得较为清晰的肝脏MR平扫及PWI图像。全部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肿瘤中心、肿瘤边缘、正常肝组织的最大增强斜率和正性增强积分分别为54.11±24.92和47.01±15.82、40.92±20.95和33.61±12.15、31.73±18.56和35.39±15.08;射频消融治疗后肿瘤中心、肿瘤边缘、正常肝组织的最大增强斜率和正性增强积分分别为13.93±7.19和10.59±8.56、29.39±19.91和26.80±14.73、36.03±23.16和34.01±19.93。三组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肿瘤中心的最大增强斜率和正性增强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中A、B两组动物肿瘤中心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正性增强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A、B两组动物肿瘤中心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最大增强斜率、肿瘤边缘及正常肝组织的最大增强斜率和正性增强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CT导向下兔VX2肝癌动物造模方法简单、创伤小、成瘤率高。2、对VX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PWI参数测量有助于鉴别病灶内不同成分。3、PWI能较准确的量化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中心前后变化情况,特别是正性增强积分能准确鉴别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