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社会时期产生的词语,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活景象,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词语,窥探出其中体现着民族情感和时代风貌的语言心理特征。语言心理受社会生活的制约,具有社会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某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会令这个时期的语言心理产生强烈的影响,语言心理也反映了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性。时代的变化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而人们心理的变化会通过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展现出来。因此,新词汇可以反映新的社会面貌,社会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的新的思想。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生活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婚恋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婚恋词汇入手,研究我国80后青年们的婚恋观,从而从婚恋这个侧面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80后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目前正处于20到30岁之间。这一代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良好环境中,且多为独生子女。有别于前辈们,这一代青年有着显著的特征,吸引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出生于80年后的青年们正处于刚刚成年,通往成熟的过程中,并正面临婚恋这一人生大事。本文通过对80后青年们中流行的婚恋词汇的分析,探究在21世纪的中国,新青年的婚恋态度,包括对恋爱,婚姻,家庭,性的看法。比较它们与以往年代婚恋观的不同之处,并发现社会变迁与青年一代婚恋观的变化的关系。“模因”一词最早出现于著名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关于《自私的基因》一文,因其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发音近似而得名。“模因”的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语言的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语言的变异和传播也是以表现为模因的复制方式进行的。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模因论”。本文应用模因理论来分析80后青年们中流行的婚恋词汇,按照模因理论将其分门别类,研究它们的构成方式,普遍特点,传播方式并大胆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首先,80后青年们中流行的婚恋词汇基本可以分为四类。这些词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人们的择偶标准以及一些与婚恋相关的社会现象。其次,根据模因理论,80后青年们中流行的这些婚恋词汇,有一些可以继续发展,变化出更多形式的相关新词汇;而有一些则会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被人们淡忘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