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报纸灾难新闻报道比较研究——以《南方都市报》、《大公报》、《中国时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媒体作为“船头的瞭望者”,担当着真实、全面地传播灾难信息的重任。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国很多媒体第一时间深入灾区采访。对于这个震撼世界的灾难事件,港台媒体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灾区进行报道,号召港台民众加入到援助同胞的队伍中,积极地发挥了社会动员作用。  本文以灾难新闻报道为研究议题,以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大陆的《南方都市报》、香港的《大公报》以及台湾的《中国时报》在2008年5月13日到6月11曰30天内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样本,比较三地关于灾难新闻报道的异同。  研究发现,在报道数量上三报虽然有异,但是趋势基本相同,表现为灾难报道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三报关注的议题都很全面,从灾情、现场救援到灾民安置、灾后重建,报道议题极为丰富。在新闻报道材料的选择上,三报都重视来自国家权威机构的信息,但在消息来源选择上存在偏向,表现为地域性的特点。  通过对三报版面以及具体文本的比较,发现三地报纸对于汶川地震报道都进行了专版策划,但是对于同一议题的报道呈现方式、议题设置、表现手法不同。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中,三报大多采用了场景化的叙事视角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研究认为,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进步的机遇以及新媒体的影响,三报灾难报道的价值观趋于一致,报道形式较为多样,只是在报道深度上《南方都市报》略胜一筹;通过报道文本发现,三报记者都表现出较高的新闻专业主义水准。
其他文献
学位
新闻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前途。近几年来,在中国新闻教育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问题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试图从与欧、美、亚各国的新
学位
一、为什么要收听气象预报?建筑施工大多是露天作业。各工种的操作、工程质量和安全与气象的温度、风力和雨量三要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度、材料堆放
期刊
期刊
《中国青年报》的知名栏目《冰点》自1995年1月6日创刊,多篇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逐渐成长为中国传媒界的知名品牌。本文研究《冰点》品牌初创、成长、成熟以及衰退的历程,却又
期刊
本文以清代画家任伯年花鸟画中的鹤题材绘画为线索,通过他在鹤题材领域的创新,系统地研究其鹤题材的绘画。其笔下的鹤具有诗情画意的韵味,符合当时大众审美,对近代和现代绘画
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纷纷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两会”。在铺天盖地、热闹喧嚣的“两会”报道中,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立足自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