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溉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灌区管理与远行体制已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为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经济自立灌排区(Self-financing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istrict简称SIDD)的农业灌溉模式,而用水户协会是经济自立灌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用水户协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内外对其争论颇多,国际组织和中央政府对其极为关注,灌溉管理转权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地方用户能比中央资助的政府机构更有动力,使灌溉水资源管理更有效率和持续性。但文献检索表明,到目前为止用水户协会的成效与影响的实证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用水户协会的自立机制问题,所以迫切需要通过研究来探索用水户协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它的自立机制问题,这是决定转权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要研究这些问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认用水户协会是否可以作为我国灌溉管理改革的一个方向和选择。 本论文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对用水户协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试点灌区运行成本和水费征收情况,主要是利用针对面板数据的自然试验评估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方法,对湖北省漳河灌区和东风灌区10个用水户协会208户农户、湖南铁山灌区井塘用水户协会及他们邻近的未参加用水户协会的农户进行分析,分析用水户协会的实施效应及其经济自立机制,从而确定用水户协会是否实现了经济自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自立,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为实现我国滞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灌溉改革思路。 通过岍究,从一个新的角度确定了用水户协会可以作为我国灌溉管理的一个方向和选择。用水户协会已经初步显现了其在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高弱势群体取水获得性等方面的优势,而且通过民主参与管理,已经对参与者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灌区改革在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没有以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产生大的负面效应。尽管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在长期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但至少在短期内,用水户协会不仅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方面效应明显,而且显现出了其他管理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因而继续推进和深化用水户协会的推广在中国具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