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复合地基震后沈降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在抗液化方面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虽然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液化,但复合地基也经常会因为震后附加沉降而伴随有震害发生。目前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地震响应和震后沉降情况研究较少,实测资料和地震震害资料更少。所以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震后沉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理论体系完善和补充的必要环节。   借助振动台模型试验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震后沉降规律做了探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叠层剪切模型箱的关键零部件从机械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设计研制。新研制的模型箱具有受力机制合理、可循环操作性高、整体稳定性好、质量小、强度高、不漏水等突出特点。   2.进行了完整的振动台方案设计,试验在振动台模型箱中成功的采用了振动沉管成桩工艺来模拟施工现场的振动沉管法。试验还采用可调节钢管内支撑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叠层剪切模型箱中常见的漏砂漏水问题。   3.对饱和砂土地基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加速度响应和孔压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孔压消散开始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附加压重投影面积下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   4.进行了饱和砂土地基和不同成桩方法、不同桩径、不同桩间距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振动台模型试验。找到了砂土地基和碎石桩地基在无附加压重和有附加压重两种情况下震后即时沉降和震后最终沉降的比例和规律,绘制出了砂土地基和碎石桩复合基地震后12小时内的沉降曲线。通过试验结果对震后即时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碎石桩复合地基震后的沉降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减小地基震后沉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5.建立了预估砂土地基震后沉降简化公式,公式结合了土的动力参数,并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针对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大型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大跨悬索桥的相继出现,将主缆缆力传给基础的锚碇沉井的下沉深度和平面尺寸逐步增大,结构受力特性发生改变,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受力状况也更复杂
有限元方法基于位移法发展而来,而传统的力法的发展却一直停滞。原因在于力法需人为选取多余未知量,而对大规模的运算,却并不适用。对于一般的超静定桁架问题,可以根据节点的
近年来,随着岩石力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岩石工程的建设需要,地下工程实践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为了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灾害,须对工程岩体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手段预测预报
船体总纵极限强度是指船体抵抗整体崩溃的最大能力,极限弯矩为其衡准,它的分析计算是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判断船体承载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分析了船体
海洋隔水管是连接海底井口与海洋平台的重要设备,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水领域发展,隔水管的受力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水深的增加,隔水管的力学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
由于海上工况复杂、桩身较长甚至上百米,海洋平台建设地质勘查工作难以取得较全面和准确的地质资料。因此有必要对海洋平台桩-土系统和可靠性进行研究。本文提供了利用有限元
混凝土是一种高度非均质的复合材料,以往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多偏重于把混凝士看成一种均质、连续的材料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但该方法不能得到混凝土中骨料的随机分
学位
内置竖向型钢低矮剪力墙是指在普通型钢低矮剪力墙的腹板区域连续设置竖向型钢的剪力墙。相对于在腹板区域设置斜撑及钢板,内置竖向型钢的连接构造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施工质
2007年6月6日,商务部、建设部等部门发出《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商改发[2007]205号文件),规定了全国127个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分三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各类建筑和市政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等工程在城市中修建施工时,都将会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