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态人性观初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基本特征以及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现代启示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生态人性观作了初步的探究。   第一章阐述了生态危机发生的表现及其原因,通过进一步追问,论证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正是人性处于危机之中才导致了自然界的恶,而作出这一论断的根据则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精辟论述,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中包含了深深的生态人性意蕴。   第二章主要探究了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从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等命题论证了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生态人性意蕴,最后从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命题说明,人的本质不仅体现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也应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人应是两种关系的统一。   第三章对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本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其一实践是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理论基石,除此之外马克思的生态人性观还强调自然观和社会观的统一,最后回到现实的人的归宿中来,这也是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起点。   第四章主要概括了马克思生态人性观的现代启示。首先是引发了应对生态危机的哲学思考:其次,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南;最后,为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最后,只有确立马克思的生态人性观,面向自然生成一种生态人性,实现人向真正的人的复归,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其他文献
马克思并非天生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而只有在其思想发展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他才能成其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回顾马克思经过思想斗争从旧的传统哲学转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
企业作为区域社会的细胞,来自于社会,也必将服务于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存共荣的关系。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严重并已妨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利益相关者理
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的,它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一个人的知识比作冰山,那么水面上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便是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就像是隐藏在海平面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变革纲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由于社会经济过程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
学位
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纷繁缜密的伦理道德体系,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其慈悲思想。从伦理学的层面来说,慈悲思想是作为佛教自身的道德准则而存在,秉承拔除众生痛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