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记可从多重角度分类,如自传与他传,正式自传与非正式自传,规范传记与杂体传记。具体来说,广义的西方传记(life Writing)包括传记(英文“auto/biography”,即自传与他传)、日记、书信、游记、备忘录、讣告、悼词、碑传等。与传记相关,哀悼则可从四个层面进行观察:第一,悼词、墓志铭、悼亡传记等传记,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哀悼;第二,传记作品中一章一节的哀悼,具体包括哀悼仪式、哀悼心理、历史的追忆与哲学的沉思等;第三,哀悼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影响着传记写作;第四,传记家笔下“今日哀悼”与现实中“昔日哀悼”之间的形变。本文分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三部分,讨论西方传记中的哀悼书写这一问题。 引言部分。首先,笔者从现代社会视角,指出西方传记中哀悼研究的价值所在。然后,追溯中西方学术界对哀悼、西方传记中的哀悼的主要研究。虽然雅克·德里达与罗兰·巴特都曾关注西方传记中的哀悼,这一题目却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因此,从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学、政治学尤其是心理学等角度出发,重新整理、研究西方传记中的哀悼,实乃必要之举。 正文四章: 第一章研究哀悼及其在现代社会的缺席。笔者将哀悼置于历史语境中加以考量,分析哀悼在现代社会中的缺席,希望借助哀悼重新树立生命的边界意识与伦理意识。 第二章研究哀悼与西方传记。笔者首先对西方传记进行释义、分类,爬梳其发展历程,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传记已突破了历史与文学的界限,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而存在,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之一。接着,本节将哀悼与西方传记之间的关系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梳理。最后,笔者援用结构主义思路,依据哀悼主体、哀悼客体、传记家、传主、传主爱人之间的关系,将其分成A、B、C三种模式,并一一分析各自特点。 第三章研究哀悼在各体传记中的呈现。本章分哀悼与他传,哀悼与自传,哀悼与悼词、墓志铭、日记、书信等杂体传记,从传记研究、叙事研究、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哲学等多角度观察,辅之以具体的传记作品,细致、深入地分析哀悼在各体传记中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重点分析哀悼的第三个层面——哀悼作为失去爱人后常见的心理过程,影响着传记写作。笔者以传记研究、叙事学、心理学为主要观察切入点,从传记家的心理调适、内心化传主及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出发,逐一论述哀悼对其传记写作的影响。 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哀悼伴随着原始社会、宗教社会、现代社会,走过了“附魅”、“祛魅”,经历了建构与解构的过程。而如今,抛开单一的近代化研究视角,“返魅”迫在眉睫,哀悼应当进入否定后再重建阶段。笔者研究西方传记中的哀悼,也是希冀为“返魅”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