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是重要的基层组织治理和管理单元,在新时代承载着自治、管理、服务等功能越来越多,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村庄突出问题,实现村庄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向多元化和融合性方向发展,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学术界基于中国的复杂性,提出应该走差异化的道路。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改革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的体制改革路径探索。从国家政策中的因地制宜到学术界的差异化道路再到现实乡村多样化改革实践,对于我国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和定论。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和是否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规律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未来建立城乡生活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基于此,论文旨在探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及其一般性规律问题。通过比较的和实践调研的方法选取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最接近的城中村和城郊村两种类型的村庄进行研究,且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虽然不能代表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体制改革情况,但是可以有针对性的从中寻找规律和思路。在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写作框架,选取领导体制、自治体制、经济发展体制和管理服务体制四个维度,对两个案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运行效果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两者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积极和不足效果,进而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之后的思考与反思提供内容和材料铺垫。最后在两个案例村庄的治理体制改革比较的基础上,思考影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反思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并最终归属到差异性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为未来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理论来源于实践,将学术理论与农村现实考察相结合,通过比较的视角下,可以对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中发现其差异性原因与一般性规律进行探讨与分析,认识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握当前和今后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之前,中国和澜湄区域的各个国家就展开了多种合作机制的探讨和交流,并且中国和澜湄区域的各个国家早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合作机制。进入21世纪初期,出现了以美日等国为主导的澜湄合作的方式,但是并没有一个以澜湄国家为主导的合作机制。在2014年,中国提出澜湄合作机制倡议,在2015年在中国云南召开了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议,从这次开始也就标志着澜长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在云南正式成立,
学位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向世界宣布独立,成为了有史以来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南北苏丹分离成两个国家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苏丹不同的时代中,苏丹政府完全拒绝接受南苏丹独立或分裂,阿布德时代苏丹政府对南方实施了以武力建立单一国家的想法。尼迈里时代尝试实行自治最终失败,甚至两个独立国家的巴希尔时代的概念也失败了然后南苏丹分离。有多种因素、历史事实错综复杂多变导致的后果。苏丹南北关系最早可以从19世纪
学位
在全球化时代下,国家形象作为一国的软实力,对于在海外维护国家利益显得愈发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强,在这其中,中国企业品牌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国家品牌的建立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国家品牌的塑造中,企业作为公共外交中重要的非政府行为体,如何通过企业品牌的打造提升到国家品牌的战略,发挥出企业非政府行为体的外交作用,影响其产品来源国国家形象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变得尤为重要。有效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媒体作为公众与地方政府间沟通的渠道,为公众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路径。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融媒体拓宽了公众的监督途径,丰富了公众与媒体的监督形式,使得融媒体监督在地方政府治理中发挥出更显著的效应。当前,学界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
学位
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是山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山东实践,以“一次办结、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权责清单为基础,以流程再造为关键,以“互联网+”为支撑,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培育“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山东省推行“一次办好”改革已有两年时间,整体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观念性、制
学位
政治生态建设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政治生态研究有其基础性与必要性。村庄政治生态的优化是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基层治理中实现农村“善治”以维护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对于村庄政治生态的研究,是通过对政治生态理论中政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与系统整体、动态平衡原则的分析,建立起“政治内部因素—政治外部
学位
正义一直是政治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由此延伸出来的空间正义也引发了近年来中西方学者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实现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城市空间正面临资源配置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间,在其公共服务供给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空间非正义现象。因此,如何维护
学位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作为国家
学位
农民政治参与是衡量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农民都是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农民参政意愿和责任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大力拓展农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有利于我国基层政治的科学民主治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同时对稳定社会发
学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迎来了史上最佳的战略发展契机,农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日益提升。但是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发生调整与重构的背景下,一些社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尤以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为了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环境信访成为了农民维护环境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与一般信访问题一样,农民的环境信访通常陷入“治访循环”的怪圈之中,并且环境信访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