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和谐问题为基本出发点,针对学术界研究和谐问题的现状,提出学者们从传统和合文化的角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角度研究“和谐”并以此来解决全球化时代因“五大冲突”与“五大危机”所凸显的和谐问题在历时性和可操作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并较为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提出了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和谐观的建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本论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全球化时代和谐问题的存在论依据与研究和谐问题的价值论依据。文章首先讨论了和谐问题的存在论依据,认为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使得和谐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学术界对和谐问题的探讨在历时性与可操作层面上都存在缺憾,因此给全球化时代研究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和谐观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讨论了全球化时代研究和谐问题的价值论依据,认为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和谐观的建立,既具有非凡的理论价值依据,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依据。 第二部分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探对和谐范畴作了理论辨析。文章首先从哲学的视角阐释了和谐范畴的涵义,其次探讨了中西哲学史上的和谐观,并指出追求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最后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系统思想与和谐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和谐观崭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和谐观构建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本文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原则、双赢博弈理念原则、多元化理念原则、共生理念原则。作者认为这四大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原则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双赢博弈原理念则、多元化理念原则的遵循与实现,最终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和谐观的实现路径,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普世制度的建立,是实现全球和谐的直接的、现实的动力,而普世伦理的建立,是实现全球和谐的内在机制。前者依靠外在的直接动力实现和谐,后者依靠人性的自觉来实现和谐。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观的时代涵义及其实践限度。文章首先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何种“和谐观”。其次提出全面和谐实现的限度与条件,最后指出全面和谐的实现必须扬弃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而在全面和谐实现过程中,普世制度与普世伦理的建立,使全面和谐的实现从可操作层面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