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楼明器的出现和使用推动着一个地区在丧葬习俗的不断演变,并且在政权交替的影响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这些年来,三峡地区的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如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获得大量遗迹、遗物的同时,器形年代地域也逐步完备。资料表明,三峡地区汉至六朝墓葬已达千余座,不少墓葬中都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陶楼明器。本文以《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等重要考古发现的资料为依据,对发掘报告中出土的陶楼明器进行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搜集,同时辅以三峡地区地理、墓葬、模型明器等考古文献资料,对汉晋时期三峡地区陶楼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将三峡地区出土的陶楼明器分为陶仓房、住宅、望楼、戏楼等几大类,并且举例说明了其形制特征。将三峡地区汉晋时期陶楼明器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蜀汉时期、两晋时期,其形制表现可从西汉早期到两晋时期,这期间陶楼明器经历了出现,发展、繁荣至衰退的过程。其发展演变表现在:数量上从西汉早期零星出现模型明器仓、井组合到东汉时期模型明器仓、陶房、碓房的大量出现,再到两晋时期数量减少、衰退。就形制而言,这些陶房普遍上施一斗三升曲拱,个别饰陶俑、垂花等装饰,门、窗、围栏、露台、瓦当,阶梯等一应俱全,形制由简单→复杂→简单,制作由精细变粗糙。若将三峡地区汉至两晋时期的这些陶楼明器与西边成都平原同时期陶楼明器相比较,无论是器物种类、组合,还是发展演变和流行的时段,可以说两地区基本上一致,只不过是陶楼明器在成都平原出现的时间较三峡地区略早。又将三峡地区汉至两晋时期的这些陶楼明器与东边长江中游地区同时期陶楼明器相比较,可以看出三峡地区陶楼要比长江中游地区陶楼形制要稍复杂些,长江中游地区趋向于单体平房,以及由单体平房组成的组合房屋,形制简单。再相比较于中原地区,则又可以看出,在形制上,三峡地区陶楼整体显得低矮简单,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