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灵枢经》中针灸处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其特点,分析规律,结合病症与用穴间的关联,探究其内在联系,以此挖掘《灵枢经》的用穴规律及指导思想。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基于《灵枢经》原文原貌,保留其原始本真,尽可能的贴近古人的原始本意,将《灵枢经》用穴思想回归本源。深入解读《灵枢经》,为今后针灸学的经典著作研究及应用经典理论和经验指导临床提供依据。并为中医学的文化建设及体系建设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灵枢经》中散在各篇章的针对某种具体疾病或病症表现的针灸治疗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统计学相结合,分析《灵枢经》针灸处方应用规律,并对疾病类别进行分类,以不同类别疾病为中心,分析其针灸用穴治疗的内在关联,探究其规律,分析过程中结合《灵枢经》成书背景、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对其同时期及后世医家所做之注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整体细致的全面分析,以期能客观真实的表达出《灵枢经》的辨证用穴思想。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灵枢经》成书版本及现代相关研究特点通过对《灵枢经》成书版本、及其成书流传年代和内容探源,了解其成书背景及其流传历史相关内容,以助深入了解《灵枢经》成书背景社会文化及对应年代的时代特征等可影响《灵枢经》思想的一切因素,以帮助更好的分析《灵枢经》用针之道及用穴思想。二、《灵枢经》针灸条文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查阅方法,对《灵枢经》中散在各篇章针对某种具体疾病或病症表现的针灸治疗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包含具体取穴或选经或选部位的相关条文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因素,逐条对纳入的针灸处方条文进行追本溯源,探其本意,对条文内容进行校对,并整理归纳,建立《灵枢经》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EXCLE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及SPSS Modeler 18.0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现代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以增强用穴规律结果的可信度及客观程度。三、《灵枢经》针灸处方应用规律探讨基于对《灵枢经》针灸处方数据分析结果,探讨《灵枢经》针灸处方整体特点,并找寻其规律,搭建思维框架。通过其用穴选经及应用部位施治规律分析其腧穴观、经脉观及部位观,通过病症与用穴之间的关联探讨,及结合《黄帝内经》中相关脏腑生理病理方面理论内容,找寻经脉脏腑之间联系规律,分析其脏腑观。针对处方当中所涉及的诊断及辨证方法,融合《内经》中相关理论内容,对其诊疗观进行分析,以探寻针法之道。对条文中相关针刺深浅、补泻等刺法内容进行整合,探究其应用的核心理念及指导思想,以寻其刺法之道。四、《灵枢经》针灸理论指导思想结合《内经》成书年代,将当时的古代文化特点、哲学思想与科学技术融合,作为其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并基于处方规律及其用针用穴之道,通过理、法、方、术的思想主线,形成理论升华,系统分析《灵枢经》针灸治疗之核心辨证思想。结果:1.通过对《灵枢经》针灸处方数据分析,其结果为《灵枢经》中针灸治疗处方共计272条。其中涉及单穴处方84条,多穴处方38条,经脉处方159条,部位处方55条。《灵枢经》中包含具体腧穴131个,其中针灸条文中涉及具体名称腧穴103个,其治疗病症涉及多科,其中以内科病症为多,内科病症中以脏腑病出现频次最多。其重视用穴用经,且单穴数量占比大,其处方用穴精简,应用灵活,治疗病症广泛,涉及多科多类病症。并通过对针灸处方具体内容归类,其从理论治则,治疗处方、针刺之法、辨证诊断均有涉及,体现出《灵枢经》系统的针灸诊疗体系。2、通过对《灵枢经》所用腧穴规律可知,其应用主要以按部及按经分类方式为主,按部分类腧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及以下,受标本根结理论指导,其气血流注为向心性循行,与身体远端部位内外联系紧密,体现了腧穴的远治作用。头身颈项部位也有涉及,其主要发挥了腧穴的近治作用。根据腧穴所在部位分类划分,体现了腧穴的横向分类规律,且其分部部位相邻的腧穴其主治具有共性作用规律。按经分类腧穴依据其经气流注所过与经脉建立联系,在身体分布上属于纵向分类。因其属经脉之“脉气所发”,故归属于本经经脉的腧穴均具有治疗本经及表里经的共性规律。《灵枢经》注重以腧穴内涵角度用穴,并以其为指导。腧穴虽在某种分类情况下具有共性规律,但因腧穴所分部区域的差异,其同时具有相对特异性。主要体现在特定穴的应用方面,其应用规律主要体现在对脏腑病及外经病两大系统的治疗方面,并基于腧穴内涵,临床选穴用穴更明确直观。且腧穴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可用于诊疗。3.《灵枢经》中经脉及腧穴理论虽已将十二经脉系统发展完善成熟,但其仍受早期经脉学说的影响,擅用“经脉穴”治疗病症,选经时仍重用足经。且经脉理论中,脏腑的病候体现其以五脏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五脏与经脉联系紧密,其两者建立关系较早,而六腑的经脉病候与六腑病理病症表现关联较低,其主要为肢体病症的外经病表现。通过腧穴观及经脉观、脏腑观相关思想指导选经用穴,建立刺法刺则,共成为其针灸用穴之“理”。4.《灵枢经》针灸处方内容主要围绕脏腑病与外经病两方面,通过病症与脏腑之间的关联分析,发掘每类病症的常用经脉及腧穴,并通过客观统计分析及对经络与脏腑之间关系探讨的理论支撑,找寻经脉与脏腑之间的关联性,发现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各具特点,五脏病候通常与经脉病候表现一致,而六腑病候主要体现在经脉体表循行所过之处的病证。治疗离不开诊断与辨证,《灵枢经》以辨阴阳为核心,辨气血津液为纲领,为治疗提供总方向与总思路,结合经络辨证及脏腑辨证具体指导用针用穴,涉及辨证之法虽各有特点,但相互为用,相互参之。《灵枢经》诊断方法将以脉诊及望诊为主,诊法尤重视脉诊,作为针刺前后疗效的评判标准及针刺的量效指标,为针法刺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体现出即以其法辨其穴的思想特征。5.针刺深浅与补泻的应用,体现了用针“迎随”之法,其更多表达的是顺势而为,以和为则之内涵。疾病的产生不离阴阳失和,而调整阴阳盛衰离不开针刺补泻及深浅之术,其基于天人相应,三因制宜,通过脉象揆度,以辨虚实,而定补泻深浅,体现出针灸用穴的迎随观。6.基于对《灵枢经》针灸处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通过其规律,发掘其理、法、方、术之特点,结合其成书背景文化特点,探其用针指导思想,其遵循天地之序、三才之道,并基于对生命的深入认知为基础,以阴阳为纲,四时为则,五脏为中心,原气为本以辨用诊脉、针法、刺法、补泻、守神及针害为法,以此共成《灵枢经》针灸处方之大成。结论:1.《灵枢经》成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故其理论内涵丰富。2.《灵枢经》针灸处方整体用穴精简,涉及病症广泛,治疗体系系统全面。3.《灵枢经》针灸理论体系成熟,并从“理”、“法”、“方”、“术”角度反映出其特有的腧穴观、经络观、部位观、脏腑观、诊疗观、迎随观等内容,其遵循天地之序贯穿始终,并秉承以阴阳为总纲,五脏为中心,原气为本的核心思想,以指导针灸辨证用针用穴。4.《灵枢经》因成书年代的文化因素,对其针灸治疗辨证与应用均有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