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级的重要标志性特征,新生血管是整个DR发展中的关键性事件,大量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依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来维持细胞功能,即形成“分支”,产生新生血管。但高血糖环境下内皮细胞糖酵解对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3,PFKFB3)在高糖环境下对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正常糖(5mmol/L glucose,NG)和高糖(30mmol/L glucose,HG)分别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24h后,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正常糖和高糖环境下PFKFB3的表达;第二部分采用正常糖(5mmol/L glucose,NG)、正常糖加SiRNA-1(NG+SiRNA-1)、正常糖加SiRNA-2(NG+SiRNA-2)和正常糖加SiRNA-3(NG+SiRNA-3)转染HUVECs后,继续培养24h,采用WB方法检测每组中PFKFB3的表达。第三部分采用正常糖(NG)、正常糖加SiRNA(NG+SiRNA)、高糖(HG)和高糖加SiRNA(HG+SiRNA)培养HUVECs后,分别将每组中的HUVECs加入对应的基质胶中继续培养,对每个孔进行照相,最后采用ImageJangiogenesis软件对每组进行管腔形成能力检测。第四部分采用正常糖(NG)和正常糖加SiRNA(NG+SiRNA)培养HUVECs,采用WB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Protein kinase B,pAkt)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 or Akt)的表达。第五部分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和高糖加SiRNA(HG+SiRNA)培养HUVECs,采用WB方法检测pAkt及Akt的表达。 结果:第一部分高糖培养基培养的HUVECs相较于正常糖环境下的PFKFB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5.457,P=0.000,P<0.01),且高糖培养基培养的HUVECs相较于正常糖环境下的PFKFB3mRNA表达也明显升高(t=4.466,P=0.000,P<0.01);第二部分SiRNA-1对于PFKFB3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第三部分高糖培养基培养的HUVECs的管腔形成能力是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P=0.005,P<0.01),正常糖加入SiRNA的管腔形成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来说也是明显升高的(P=0.031,P<0.05),高糖培养基中加入SiRNA的管腔形成能力相较于单纯高糖培养基的管腔形成能力是明显增加的(P=0.041,P<0.05),正常对照组与高糖培养基中加入SiRNA相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P=0.173,P>0.05);第四部分正常糖培养基中加入SiRNA抑制PFKFB3后,HUVECs的pAkt的表达量相较于单纯正常糖培养基中明显减少(t=16.91,P=0.00,P<0.01);第五部分正常糖培养基组中的pAkt表达明显高于高糖培养基组(P=0.004,P<0.01),高糖培养基加入SiRNA组中pAkt表达明显高于高糖培养基组(P=0.000,P<0.01),当高糖培养基中加入SiRNA时pAkt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糖培养基组(P=0.008,P<0.01)。 结论:抑制PFKFB3可以明显减轻高糖环境诱导的病理性新生血管,明显提高因高糖环境降低的保护性因子pAkt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HUVECs细胞的作用。PFKFB3有望作为防治因高糖环境诱导的新生血管的一个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