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效能感是民众在与政治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身政治影响力和政治系统回应力的内在的、比较稳定的评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态度。政治效能感不仅是影响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心理来源,对于选举参与率的高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是测度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指标。然而,政治效能感对国内学界而言仍然是一个新概念,其理论研究尚显薄弱,且过度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中国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影响政治效能感的新因素——“关系”,为研究中国民众政治效能感的表现和特征提供新的理论见解和本土化的分析视角,有利于完善政治效能感的基本理论,解决对其认识不足的问题。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对于经历了多年基层民主自治训练的中国民众而言,西方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论”与“政治知识影响论”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解释力较弱,中国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更多地受到“关系”变量的影响,是一种“关系导向型政治效能感”,表现为:第一,政治效能感随着关系的亲疏程度而递变,即与权力核心关系越密切的民众,其政治效能感水平越高,反之亦然。第二,政治效能感会随着权力精英的的改变而改变,当本圈子内的权力精英得到或失去政治核心地位之后,与之相连的关系人物的政治效能感亦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关系”对于中国民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首先是以亲密的情感与稳固的信任为基础的,依据“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形成的各个不同的人际交往“圈子”是民众争取和巩固利益、交流和分享信息、习得和内化政治知识的重要平台,透过关系圈的影响力,其内部成员能够充分的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并将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积累的政治知识会逐渐内化为稳定的政治认知,对政治效能感的持续稳定与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