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来树种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林地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弱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已有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化感作用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对桉树人工林群落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发展均有重大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态化学因子。 本实验进行了巨尾桉化感作用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巨尾桉水溶物和挥发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巨尾桉油乳液对病原菌和有害昆虫的抑制作用,目的在于揭示巨尾桉是否具有化感潜力,以及可能利用其化感物质来防除有害病虫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组织的水溶物对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水溶物中主要是叶浸提液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叶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苗高、根长、鲜重和种子萌发几乎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皮和枝水浸提液对受体有低促高抑的影响,相同浓度下,皮和枝浸提液的这种促进或抑制作用强度,均显著低于叶浸提液抑制作用强度。 巨尾桉挥发物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强度,桉油挥发物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桉叶自然挥发物。桉油抑制作用强度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不同受体植物对巨尾桉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甜菜心和白萝卜敏感性较强,马占相思和热研2号柱花草敏感性则较弱。因此可以认为,在巨尾桉人工林中混种不敏感的受体植物以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是可能的。 巨尾桉化感效应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巨尾桉化感作用强度与气温有一定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未达显著;与降雨量有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显著。水溶物化感强度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大于挥发物。 巨尾桉油乳液对受试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浓度最大1600 μg/ml时,对粉蕉枯萎病菌、水稻稻瘟菌、香蕉胶胞炭疽菌和胡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58.08%、79.24%、75.27%和92.18%。巨尾桉油乳液对两受试细菌红掌疫霉病菌和青菜软腐病菌则没有抑制作用。 巨尾桉油乳液对受试害虫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取食和化蛹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浓度最大2500 μg/ml时,两受试害虫的拒食率最大,分别为56.26%、86.6%;校正化蛹率则最小,分别为45.28%、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