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含量定量分析在判断肾癌病理分型及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怀疑肾脏占位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癌45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30例,低级别组(Ⅰ10例,Ⅱ7例)17例,高级别组(Ⅲ9例,Ⅳ4例)13例,乳头状细胞癌12例,嫌色细胞癌3例。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观察。A法将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调入“viewer”界面对原始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病灶在皮髓期和实质期加权融合图像(相当于常规120 k Vp)CT值。B法为将皮髓期和实质期80 k Vp和140k Vp的图像调入Dual-Energy软件,经”Liver VNC”程序处理得到碘图,划定感兴趣区,自动显示病灶的虚拟平扫(VNC)CT值,碘覆盖(Overlay)CT值、碘含量,并对碘含量、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含量/同期腹主动脉碘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在皮髓期及实质期碘覆盖CT值与常规增强CT值有无差异以及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及透明细胞癌高低级别组间病灶碘含量及NIC有无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在皮髓期及实质期,碘覆盖CT值均高于常规增强CT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髓期及实质期肾透明细胞癌的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非透明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NIC0.705作为诊断阈值,鉴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6.7%。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NIC0.735作为诊断阈值,判断透明细胞癌高低级别的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80.6%。结论双源CT碘图可以成功地将碘从增强软组织中提取出来,提供一种新的评价病灶强化的方法。并且运用碘定量分析技术可以较准确的区分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的高低级别,为肾癌病理亚型及分级的判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