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经济严重落后,人民生活贫苦。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拉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随着中国的经济基础不断好转,不仅贫困问题得以快速改善,而且包括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问题都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经济快速增长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越来越明显。然而由于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步提高,“速度偏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虽然,中央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速度偏好”对于实体经济的长远危害,并采取了一定措施加以改正。但是,由于在政绩考核时上级领导依旧“以GDP增速论英雄”,使得全国不少地方仍然通过各种手段追求本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当实际情况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时就“造速度”。因此,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速度偏好”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本身并没有错,同时也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提出“速度偏好”并不是厌恶和反对增长速度,我们要反对的是脱离质量、效益、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偏好,即畸形的速度偏好,反对的是不计一切后果,不惜一切代价,唯速度是从的速度崇拜。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隐藏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痴狂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好的治理方略和对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走上一条健康理性之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主体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重新认识,重点探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中国之所以会形成畸形的“速度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犯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的错误,即认为只要增速快,经济发展得就好;只要有了丰厚的财富积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本、章还从多个角度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合理进行了讨论,这些视角包括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模式和统计制度。对经济增速合理性的各种参考因素进行考察,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片面“速度偏好”进行判断的理论基础,因为即使一国经济增速再高,但只要是在这些参考因素允许范围之内,由此产生的追求高经济增速的行为便是合理的。本文虽然没有根据上述参考因素,定量确定究竟怎样的经济增速对我国现在的国情才是合理的;但根据现有对“经济增速偏好”这一概念研究成果来看,这一部分内容的提出也足可以看作是对“经济增速偏好”进一步研究的创新尝试。第二章,通过列举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经济增长的计划、政策、措施等,从另一个角度证实我国政府由于对经济增速认识上的偏差,而存在着强烈的“经济增速偏好”。例如,在本文截取的从1980年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划)至今的各个五年计划(规划)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内容始终最先提及,经济增速更无一不是置于首位,单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政府对经济增速存在明显的偏好,更不用提不断攀升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了,特别是这次遭受百年不遇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紧急出台了一系列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力保经济增速维持在8%之上。为了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速,财政赤字、贷款利率降低的幅度和速度、对多项产品购买的政府补贴、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等均创我国历史之最。一个又一个的事实清楚地表明:从中央到地方,中国普遍存在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偏好,而其中又以地方更甚,已近乎一种痴迷和疯狂的状态,中央下发、要求贯彻执行的很多精神、政策,往往到了地方之后,执行力度就被层层打折,有的甚至与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而唯有在“保增长”上,各地不仅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号召,而且是加倍贯彻执行,这其中的寓意耐人寻味。第三章,分析我国产生“经济增速偏好”问题的原因。无论是从第一章的理论分析来看,还是从第二章的现实例证来看,中国都存在着畸形的“经济增速偏好”。尽管这种唯经济增速是从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需要批判,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速度偏好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严重落后,人民生活贫苦。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集中一切力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就成为当时政府的必然选择。随后的事实也证明,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当时是正确的:不仅贫困问题得以快速改善,而且包括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问题都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同时,为了转移公众对一些社会矛盾的注意力,以及现有政绩考核体系对“经济增速”的过度重视,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愈演愈烈的“经济增速偏好”。第四章,阐述畸形“经济增速偏好”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看到这种不科学的发展观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后果:(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经济增长低效益;(2)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环境遭受巨大破坏;(3)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两极分化问题加剧;(4)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外需与内需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均衡问题严重;(5)政府部门贪污、腐化问题严重,矿山等部门生产事故频发。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健康、高速的增长,更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随着国内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情况急剧恶化,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再期望我国经济增速在未来始终保持在10%以上,甚至更高,显然已不太现实。因此,必须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不切实际的高经济增速理性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第五章,通过对产生畸形“经济增速偏好”原因的深度剖析,以及这种“经济增速偏好”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后果的分析,从两方面共同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造成现在经济增速始终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政绩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1)添加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考核项目,引导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增加社会职能考核,促进政府职能转变;(3)考虑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成本,实施绿色GDP;(4)完善政绩评价主体,加强大众评价。第二,优先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政府消费与公众消费的协调发展。第三,实施真正独立的环评制度,为生态环境改善保驾护航。,第四,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铲除数据造假的土壤。第五,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构筑社会稳定机制。对于以上这五项对策,本文对每一项都进行了双重设定:不仅要求政府职能部门要完善制度设计,切实履行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切实保护、加强社会公众在这些对策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和监督权利。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新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有直接论述关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著作很多,本文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深入到一个更本质的层次:认识偏差,即“经济增速偏好”。另外目前理论界还未有全面、系统论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好”的表现、成因、后果和治理的文献,因此,本文的写作或多或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2.全面、深入挖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好”后面的深层原因。现有关于这部分内容论述的文献,还绝大部分集中于用经济现象解释经济问题,本文认为有失全面。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设计的缺陷、社会矛盾的广泛存在等都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速始终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外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在否定现在的“经济增速偏好”的同时,不能磨灭前期高经济增速的功劳:一定时期的合理性。3.尽管本文未能就目前中国面临的具体情况,给出确定的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但本文依旧把对该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提出一系列中国经济合理增速的判定准则,为未来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文章中必定还存在很多不太完善的地方,祈求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