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动物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类群之一,物种非常丰富,遍布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大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由于蜘蛛形态学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其生殖器的特征,因此只能对性成熟个体进行鉴定;另外,由于蜘蛛具有性二型,对雌性和雄性单独的鉴定标准,就可能导致一些同种雌雄性的配对错误和同物异名等现象。其中狼蛛科的分类系统极为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形态相近,生殖器骨化强烈,种间差异不明显造成。漏斗蛛科拟隙蛛属生殖器结构非常复杂,外部形态也几乎无区别,近似种非常多。因此,急需一种通用性更好的方法来辅助形态学进行物种分类的研究。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种鉴定工具,其可避免一些形态学鉴定的局限,辅助形态学进行物种鉴定。DNA条形码提出以后,为分类学提供了一个新方向,迅速发展为分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DNA条形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动物界中,基于线粒体COI的DNA条形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鉴定工具成功地运用于对物种鉴定及新种和隐存种的发现。此外,建立某个类群的DNA条形码数据库,可以为非专业人员进行物种鉴定提供方便,有助于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对DNA条形码在狼蛛科和中国漏斗蛛科拟隙蛛属分类研究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研究共获得了 66种的210条狼蛛科蜘蛛COI条形码标准序列,结合BOLD和Genbank中下载的狼蛛科的COI序列,共13属152种974条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替代模型的遗传距离和邻接树分析,85.5%的狼蛛科蜘蛛可以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取得良好的鉴定效果。2.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在小水狼蛛属(Piratula)和豹蛛属中出现了较大的种内遗传距离的现象。小水狼蛛由于其分类特征不明显,故形态分类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水狼蛛属的形态学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刺熊蛛属(Spinarctosa)的三个种在邻接树上形成种的单系支,这三个物种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2.00%,相对于其他属呈现偏小的现象,这个属的种内遗传距离在0.15-1.57%之间,刺熊蛛属的这些种通过遗传距离法很难区分,在邻接树上不能明显的分开,这种低水平的遗传差异可能是该属的物种正处于快速分化阶段,由于分化时间较短而导致在COI基因没有形成足够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对这个属物种的分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一些近缘种通过DNA条形码没有取得很好的鉴定效果,可能需要采用多基因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其余各种都可通过遗传距离法和NJ拓扑结构分开,且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对应,研究表明基于COI基因的条形码技术对这些物种进行分类鉴定是完全可行的。3.对漏斗蛛科拟隙蛛属(Pireneitega)内存在的形态上难以区分的种进行了DNA条形码的测序与分析。本研究共获得拟隙蛛属的7种蜘蛛的35条COI序列和平隙蛛属(Platocoelotes)(外群)的2个物种的4条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拟隙蛛属种间遗传距离为11.40%-]6.10%,种内遗传距离为0-5.70%,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并且在以平隙蛛属为外类群的邻接树上7个拟隙蛛属的物种聚为单系。本研究很好地支持了拟隙蛛属现有的分类体系,对于易于混淆的种刺瓣拟隙蛛P.spinivulva和阴暗拟隙蛛P.luctuosa、新平拟隙蛛P.xinping,也有了明显的证据支持,表明它们是独立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