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入队/团/党仪式、节庆典礼……是中小学学校中司空见惯的仪式活动,仪式因其具有特定内涵的象征意义而经久不衰,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以及新课改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完善,学校仪式在象征意义的背后还具有了更深刻的德育教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功能。然而学校仪式重形式,轻内涵;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渗透的现象使之不得不反思举行各种仪式的价值和意义。在此脉络下,探究学校仪式的价值以及如何发挥学校仪式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是:学校仪式管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学校仪式管理?如何开展学校仪式管理?如何有效实现学校仪式管理?本论文采用质性研究的取向,在5所不同的学校分别选取了4种不同形式的学校仪式进行定性观察,与这些学校中的部分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且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收集学校仪式研究中所需的现实背景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实践支持。本论文揭示的是,学校仪式可以管理,并且在当今学校仪式活动泛滥且形式化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学校仪式管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术语,使管理者可以从具体的要素与结构入手,分析并提出学校仪式管理的策略:在学校仪式要素与结构中,一方面是由可视的物质要素,包括物件形式、语言形式、行为形式和声音形式四种要素,营造出蕴含特定情感基调的仪式场,在激发机制的指导下,通过在学校仪式仪程设计上的“放权”,学校仪式空间排列上“去中心化”,学校仪式情境设置上的“情感契合”,以及学校仪式角色扮演中更具“采择性”四种管理策略,改善或改变仪式场内各要素的状态,以增强彼此间的协调联结,共同营造一种与仪式基调相映衬的仪式空间;另一方面是由不可视的心理要素,包括仪式主题、群体聚集、群体情感、共同关注和共同兴奋四种要素,依次推进、相互联结而形成情感连带的结构,并在动力机制的指导下,通过促进型调节焦点的获得、积极情感的转化两种管理策略实现对学校仪式中情感、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学校仪式管理受限于学校管理场域中的各种因素,学校管理场域中影响学校仪式管理顺利进行的因素包括:学校仪式管理理念和学校仪式管理组织环境,管理理念应破除“工具观”,树立“拟剧观”,追求“理解与对话观”;管理组织环境又涵盖对组织权力的新认知、组织模式的新形式、组织关系的新趋势、组织制度的新制定四个方面。另外,弘扬与践行校园仪礼文化和能否创设特色的学校仪式也是学校仪式管理的重要保障。学校管理场域一方面影响着学校仪式,使学校仪式表现出学校管理场域的固有属性;另一方面学校仪式的特性也促使学校管理场域成为一个团结协作、充满人文与民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