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D82(KAI1)以及同源蛋白CD9均属于四跨膜蛋白家族的成员,二者均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临床研究也发现,多种肿瘤的转移能力(尤其是淋巴结转移能力)与这两个蛋白的表达成负相关,因此,CD82和CD9被认为是广谱的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二者主要是通过作抑制一些生长因子受体,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c-Me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的活化,下调细胞内一些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途经的信号传递,从而发挥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已知细胞内一些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途经有PI3K/AKT和PLCγ/DAG/PKC信号转导途经,它们通过调控与转移有关的一些蛋白,如细胞粘连分子、细胞基质分子、金属蛋白酶,与细胞骨架蛋白等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侵润转移能力。近年来研究又发现,质膜上的神经节苷脂GM2/GM3与CD82和CD9具有协同作用。CD82、CD9分别与GM2、GM3形成复合体而发挥对肿瘤转移抑制作用。因此,弄清楚GM2/GM3→CD82/CD9→GFR→P13K/AKT和PLCγ/DAG/PKC调控轴(regulating axes)的作用机制,对阐明肿瘤转移的调控机制具用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我们曾采用两个淋巴结不同转移能力的细胞株做为模型,比较分析了两株细胞神经节苷脂、CD82/CD9的表达以及P13 K/AKT和P LCγ/DAG/PKC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发现两个细胞株神经节苷脂的表达明显不同,低转移以GM3为主,高转移的以GM2为主;两细胞株CD82表达没有显著差别,但高转移的CD9表达显著降低;高转移的细胞PLCγ/DAG/PKC信号通路活性高于低转移的细胞株。我们又分析了两个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和磷酸化活化情况,发现两个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磷酸化程度没有显著差别。已知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首先是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发生二聚化,胞内区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形成活性的磷酸化酪氨酸位点,不同的磷酸化酪氨酸位点可激活下游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受体胞内区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决定了受体活化以后激活细胞的哪些信号通路以及发挥什么样的调控作用。那么,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活化以后,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方式是全或无的方式,还是选择磷酸化某些特定的酪氨酸残基。如果是选择性磷酸化的方式,那影响选择性的因素是什么,机制是什么,目前尚没有人提出和研究,虽然这两个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水平相同,我们认为这两个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活化后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不同,这可能是导致两个信号通路活性不同的原因,因此,我们在下面的研究工作中,检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两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残基位点磷酸化的活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HCa-F(高转移株)和HCa-P(低转移株)。细胞在无血清1640培养基中饥饿10小时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技术及计算机扫描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了在不同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处理情况下,两细胞株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位点以及细胞内PLCγ1/DAG/PKC和P13 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1)HGF处理后,高转移HCa-F细胞的c.Met第1313位和1365位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程度均高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低转移的HCa-P细胞c-Met第1349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程度高于高转移HCa-F细胞株;同时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的磷酸化程度高于低转移株的HCa-P细胞,低转移的HCa-P细胞AKT磷酸化程度高于高转移株的HCa-F细胞。说明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DAG/PKC信号通路的活性大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低转移HCa-P细胞P1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大于高转移的HCa-F细胞。(2)FN处理后,高转移HCa-F细胞的c-Met的第1313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程度显著大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两细胞株c-Met的第1349位和1365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程度无明显差别;同时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的磷酸化程度高于低转移株的HCa-P细胞,说明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DAG/PKC信号通路的活性大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两细胞株PI3 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无明显差别。(3)LN处理后,高转移HCa-F细胞的c-Met第1365位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程度高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两细胞株c-Met的第1349位和1313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程度无明显差别;同时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的磷酸化程度高于低转移株的HCa-P细胞,说明高转移HCa-F细胞PLCγ1/DAG/PKC信号通路的活性大于低转移的HCa-P细胞;两细胞株P13 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无明显差别。结论:(1)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不是全或无的方式,而是选择性磷酸化。(2)不同的配体可使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不同位点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3)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第1313位和1365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可能参与PLCγ/DAG/PKC信号通路活化;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第1349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可能和P13K/AKT信号通路活化相关。(4)HCa-F细胞淋巴结转移能力可能与PLCγ/DAG/PKC信号通路活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