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岩回采巷道底鼓机理一直是采矿科学领域的难题,开展煤矿软岩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观测及理论分析,对红石岩煤矿12406工作面回风顺槽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12407回风顺槽的加固与维护方案。通过现场调研与观测,对已经产生破坏且尚未进行起底处理的12406回风顺槽现场破坏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观测显示12406回风顺槽的破坏呈区段性分布,且不同区段的破坏状况差异很大。针对巷道因破坏机理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破坏现象的特点,通过对该巷道的地质构造研究发现,该巷道穿过两个地质构造带,地质构造对煤层顶底板岩层厚度及节理发育情况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直接导致不同区段对应的12405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垮落状况不同,进而造成12406回风顺槽围岩受力的不同;通过水文环境调查发现,巷道水文环境较好,排除遇水膨胀造成底鼓的可能性;通过对顶底板及煤体岩性进行实验室分析发现,顶板岩性较硬,自稳能力较好,底板岩性较软,底板受到来自两帮的高应力作用时易产生破坏形成底鼓,这与现场观测到的顶底板情况相吻合;通过对巷道底鼓与采动的时间关系并结合郎肯土压力理论对该巷道受采动影响产生破坏的底鼓破坏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12406回风顺槽底鼓破坏的机理,确定12406回风顺槽底鼓破坏的形式为挤压流动型破坏。对各种巷道底鼓破坏的治理方案进行了辩证分析,结合该顺槽的破坏特点确定了对12407回风顺槽采用注浆加固及开挖卸压槽的维护方案,以防止12407回风顺槽再次发生类似12406回风顺槽的变形破坏。最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未支护、原支护方案与治理方案下的围岩应力分布及围岩位移变化进行模拟比较,进一步确定原支护方案失稳的原因及新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