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商、周三代,泰山就已被中原王朝所熟知,但还只是东方地区的一座大山。战国时期,随着齐鲁文化地位的上升,泰山才由区域性名山进入国家名山行列。先秦时期是泰山早期文化形成期,在整个泰山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系统考察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尤其在社会背景下看泰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了解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传世文献的钩沉索隐并结合考古发现,从历时性、共时性等多重视角入手,将泰山纳入先秦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过程,构画出一幅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多元、多样性的图景,并分析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对秦汉时期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意义、前人研究成果及本文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讲述泰山的地理位置,考察泰山“五岳独尊”的地理因素。泰山之所以被重视,受到世人的崇拜,部分应源于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第二章主要讲述史前、夏、商、西周时期的泰山。作为东方地区最高大的山峰,泰山在夏、商、西周时期就已被中原王朝所认知。随着中原王朝对东方地区的开疆扩土,泰山地位开始显现,为秦汉时期成为国山奠定了文化基础。第三章主要梳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对泰山的祭祀与文化认同,探讨各国自身文化对泰山文化的影响。东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成为诸侯会盟、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泰山文化已得到各诸侯国的认同。第四章从文本角度出发,探讨先秦诸子百家的泰山观。通过对先秦诸子文献的梳理与比较,可知诸子眼中的泰山观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同的方面。第五章则分析象征易姓而王的泰山封禅仪式意义。泰山文化意识在战国晚期开始真正凸显起来,泰山封禅成为具有内在纪念性和礼仪功能的政治纪念碑。第六章主要梳理先秦时期五岳观念的演变情况与泰山东岳地位的确立。五岳系统的演变、生成过程,不仅是一个时代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文化与大一统国家认同的过程。泰山藉此奠定了其东岳的地位。第七章主要讲述秦汉时代对早期泰山文化的承继与发展。秦汉时期泰山文化建构,并非是对早期时期泰山文化传统的全面继承,而是对其进行了转换性的阐释与发展,使之更符合大一统帝国意识形态的需要。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基于前面几章的分析指出,泰山作为东部齐鲁地区的最高山峰,成为五岳之长还存在一个具体的过程。先秦时期泰山文化的建构,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融合、选择、改进,至秦汉时期趋于定型,成为王朝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