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毒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性状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黑痣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极难防控。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 Kühn),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广泛分布,研究发现该真菌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资源,部分弱毒病毒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寄主的致病力,具有开发为马铃薯黑痣病生防材料的潜力。本课题组从内蒙古马铃薯产区采集了一批田间致病力衰退的立枯丝核菌菌株,对其所携带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相关研究,为马铃薯黑痣病真菌生防奠定基础。本研究内容及取得结果如下:  1.纯化及保存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菌株田间分离株。已记录的菌株共23株,优势菌群为AG3融合群,菌株互相之间无法融合。  2.立枯丝核菌携带病毒的筛选及鉴定。23株菌株提取dsRNA进行初步筛选后获得10株可能携带病毒的菌株,且带毒菌株均可能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提取带毒菌株的ds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了四种病毒,经过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这四种病毒分别是植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内源RNA病毒科Betaendornavirus和Alphaendornavirus属的两种未知病毒、一种已知线粒体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Rs真菌分离物及新鉴定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NCBI序列收录号分别为MG025947.1、MG025948.1、MG025949.1、NC_040563.1。  3.检测了两种病毒在实验室现有立枯丝核菌中携带病毒的检测群中的分布。根据dsRNA图谱发现复合侵染病毒数量最少的菌株为Rs25,对其可能携带的两种已知序列的病毒RsbEV-3740及RsMV-328设计特异引物在10株菌株中进行检测,RT-PCR扩增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已检测的10株菌株中有8株存在内源RNA病毒RsbEV-3740,7株存在线粒体病毒RsMV-328。  4.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对cDNA两端序列进行RACE扩增后获得了线粒体病毒RsMV-328’末端5’及3序列,拼接得到全长2855bp的序列。  5.初步分析了内源RNA病毒RsbEV-3740对寄主真菌的影响。利用菌丝切尖端脱毒等方法获得了菌株Rs25及Rs80的脱RsbEV-3740菌株,通过对比有毒与脱RsbEV-3740病毒菌株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发现RsbEV-3740能够促进立枯丝核菌Rs25及Rs80的生长及致病,携带病毒的菌株生长速度明显更快,且接种烟草和马铃薯后产生病斑的面积更大。经实验验证该病毒能够通过菌丝融合进入脱毒菌株并复制,且携带该病毒的立枯丝核菌的菌核也能够携带大量的病毒。
其他文献
农药在防御植物病、虫、草害,减少农产品损失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量使用的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存在持效期短、助剂污染环境、活性低等缺陷。纳米农药粒径在100 nm以内,粒径小、分散度高、黏附性好、生物活性强,淀粉材料可降解,基于此,论文首次以直链淀粉为囊材,以期研制出高效、环保的纳米制剂,主要结果如下:1.用普鲁兰酶法,将蜡质玉米淀粉的支链酶解成直链淀粉,然后用乙醇沉降法制备直链淀粉纳米载药
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目前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该病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灰飞虱传播RSV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是一类新型的内吸性杀虫剂,对蚜虫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已经成为新农药防治麦蚜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