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框架不仅具有迷人的拓扑结构,而且在化学和物理上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分子识别、催化性质、离子交换、药物投递等。因此,合理的设计和制备金属有机框架已经成为晶体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介绍柔性咪唑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半刚性V型芳环多羧酸配体和双唑配体的研究进展,并明确了选题意义。第二章,将二亚甲基苯二咪唑的三种异构体和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得到了七种新的配合物:[Cd(1,2-bix)2(Cl)2]n·2nH2O (1),[Cu(1,2-bix)2(Cl)2](2),[Cu(1,3-bix)2(NO3)2]n(3),[Cd(1,3-bix)2(H2O)2]n·nNO3(4),[Cd(1,3-bix)2(NO3)2]n(5),[Cu(1,3-bix)2(H2O)2]n·2nCl (6),[Cu8(1,4-bix)8(DMF)2(Cl)16(H2O)2]·2DMF·2H2O (7),其中,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1,n-bix (n=2,3,4)为1,n-(二亚甲基苯)二咪唑(n=2,3,4),并且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单晶结构表明,双唑配体的位置异构影响着配合物的最终结构。第三章,以刚性的对醛基苯甲酸和柔性的咪唑类配体1,n-bix(n=2,3,4)为混合体系制备多金属中心配合物,合成了八种新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Cd2(1,2-bix)4(L)4](8),[Cd(1,3-bix)(L)2]n·nH2O (9),[Cd(1,4-bix)(L)2(H2O)]n·2.5nH2O (10),[Cu2(1,2-bix)2(L)4](11),[Cu(1,3-bix)(L)2]n·nCH3OH·3nH2O (12),[Cu(1,3-bix)(L)2]n·nH2O (13),[Cu5(1,3-bix)2(L)6(NO3)2(H2O)2(OH)2]·2H2O (14),[Cu(1,4-bix)(L)2]n(15),其中,配体HL为对醛基苯甲酸,深入研究了配合物8-10的固体荧光性质,配合物11,13和14的固体磁性质。第四章,将三种V型芳环多羧酸:4,4’-氧化二苯甲酸、2,2’-氧化二苯甲酸和3,3’,4,4’-二苯醚四甲酸作为辅助配体,分别引入到柔性双唑配体中,通过混配制得了9种新的配合物:[Co2(OBA)2(1,2-bix)2]n(16),[Co(OBA)(1,3-bix)]n(17),[Co4(OBA)4(1,4-bix)4]n·6nH2O (18),[Co6(OBA)6(1,4-bix)6]n·2nH2OBA·4nDMF·7nH2O (19),[Cu(OBA)(1,2-bix)]n·nH2O (20),[Cu (1,4-bix)(O-OBA)]Ln(21),[Cd3(L0)2(O-OBA)3]n·3nH2O (22),[Cu(1,2-bix)(H2ODPT)]n·2nH2O (23),[Cd4(ODPT)2(1,3-bix)2]n·2nH2O (24),其中,配体H2OBA为4,4’-氧化二苯甲酸,O-H2OBA为2,2’-氧化二苯甲酸,H4ODPT为3,3’,4,4’-二苯醚四甲酸,L0为1,2-(二亚甲基苯)二甲基咪唑。单晶衍射仪确定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相应的红外和热重结构表征,并且研究了配合物22和24的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芳香多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的多样的配位方式影响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