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极其复杂,瓦斯事故一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诸多煤与瓦斯突出实例表明,低频机械振动是诱导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演化和瓦斯解吸扩散的特性。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机械振动条件下恒温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平台,首先对低频机械振动作用前后颗粒煤的孔隙结构进行精细化定量表征,获得了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结合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其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极其复杂,瓦斯事故一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诸多煤与瓦斯突出实例表明,低频机械振动是诱导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演化和瓦斯解吸扩散的特性。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机械振动条件下恒温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平台,首先对低频机械振动作用前后颗粒煤的孔隙结构进行精细化定量表征,获得了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结合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其演化机理;然后,对不同粒径和不同吸附平衡压力的颗粒煤开展了不同频率机械振动条件下的瓦斯解吸实验,分析获得了颗粒煤受低频机械振动时的瓦斯解吸扩散特性及其影响机理;最后,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了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瓦斯解吸产生的瓦斯膨胀能对突出的作用,从瓦斯能量角度阐明了振动诱导和激发突出的原因。同时,分析了低频机械振动对区域突出预测采用的钻屑法直接测定瓦斯含量结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的结论与认识如下:(1)低频机械振动整体上促进了煤中孔隙的发育,导致煤中孔隙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大。低频机械振动对粒煤中小孔和微孔的孔隙形态和孔隙连通性影响不明显,但导致粒煤孔隙率增大,孔隙通道迂曲度降低,孔隙通道更加平直,有利于瓦斯的扩散运移。煤中大孔和微孔孔隙结构受机械振动影响的程度高于中孔和小孔。(2)煤中孔隙结构具有显著的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低频机械振动对煤中孔隙分布的局部密集程度、异质性、空间复杂程度、表面粗糙程度都有明显影响。低频机械振动整体上导致煤中大孔和中孔的复杂程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增大;导致小孔和微孔的空间复杂程度增大和表面粗糙程度降低;整体上导致煤粒大孔的局部集中程度、孔隙异质性降低;导致中孔的分布波动性增大、异质性增强。虽然粒煤小孔和微孔分布的非均质性和局部密集程度、局部差异性受机械振动影响较大,但并未呈现出统一的规律。多重分形Hurst指数表明,低频机械振动对煤中孔隙连通性虽有影响但不显著,且不同种类颗粒煤的不同尺度孔隙的连通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3)根据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在周期性的机械振动应力作用下,煤体中已有裂隙和孔隙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增加,更容易达到断裂准则,促使裂隙和孔隙的进一步拓展和发育;同时,煤中实体骨架也会随之变形和断裂,从而引起孔裂隙体积、连通性、孔隙开闭状态等特征的变化。(4)低频机械振动增强了粒煤中瓦斯的解吸扩散能力。受振动粒煤的瓦斯解吸量、解吸率、解吸速度、初始瓦斯扩散系数D0、初始有效扩散系数De均大于不振动煤样,且整体上均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存在某特征频率导致煤粒受振动时解吸扩散能力突增。整个扩散过程中,相同时刻受振动煤样的瓦斯扩散系数始终大于不振动煤样。(5)低频机械振动导致煤中孔隙孔容增大、大孔和中孔的连通性增大,孔径分布集中程度降低等变化特征,都有利于瓦斯的解吸扩散。另外,低频机械振动对瓦斯分子的“摩擦”和“甩脱”作用、机械振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机械振动过程中的“摩擦带电”效应、机械振动对煤粒产生的损伤破碎作用均能影响瓦斯的解吸和扩散运移。机械振动导致煤中瓦斯解吸扩散能力的提升是以上因素的耦合叠加效果。(6)煤样暴露阶段受振动影响时的实际瓦斯损失量显著大于不受振动煤样;利用t法和幂函数法计算得到的瓦斯损失量与实际损失量之间的误差率,暴露阶段振动煤样显著大于不受振动影响时的误差率。煤样暴露阶段受振动影响会导致瓦斯含量损失量计算产生较大误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给区域突出预测指标的确定带来较大误差。(7)低频机械振动提高了颗粒煤初始瓦斯解吸量的占比,增大了瓦斯膨胀能,提高了瓦斯对煤体的输运能力,瓦斯膨胀能整体上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受振动颗粒煤比不受振动时具有更大的突出临界平均粒径,且临界粒径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颗粒煤具备在更大粒径下激发突出且能满足输运煤体所需解吸速度的要求。图[78]表[37]参[207]
其他文献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能培养出一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但是还存在相关学生不能很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情况。因此,为更好适应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结合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进
背景:骨肉瘤(OS),起源于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原发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并且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近年来医疗水平得到飞速的发展,针对骨肉瘤治疗方案也不断完善,如:手术,辅助放化疗等,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仍较差。因此,急需探索骨肉瘤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以便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当今,在肿瘤研究领域生物信息学已备受肿瘤研究者的关注,它有助于揭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并为包含骨肉瘤在内的多种癌症的临床实验研究
背景: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是目前最严重、最顽固的癌痛类型,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我国的癌痛治疗遵循国际三阶梯疗法,但由于个体差异性大,使得长期镇痛效果差,究其原因是骨癌痛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所致。因此阐明骨癌痛发病机制,寻求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枢敏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活
第一部分目的:以传统ROI勾画法为参考标准,评估全肝3D分割技术对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平均脂肪含量定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上腹部1.5 T或3.0T MRI检查(包括IDEAL-IQ(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aSAH常见并发症,可使病情临床恶化、预后不良。本课题拟对aSAH患者术后CVS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构建CVS的临床预测模型,评估模型性能和质量后转化为临床实用工具,帮助临床医师对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进行缺血和/或出血风险评估的新方法,并初步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1)住院期常见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轨迹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冠心病与抗栓临床研究创新网络(Cor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航空航天新型高温合金材料。高Nb-TiAl合金通过Nb元素的合金化提高了其高温抗氧化性和蠕变性能,是被广泛关注的新一代高温轻质合金之一。本文针对铸造态、锻造态和锻造热处理态高Nb-TiAl合金开展了微结构演化表征、力学性能评价及失效机理分析。铸造态高Nb-TiAl合金1380℃/2h/FC和900℃/100h/FC热处理研究表明,铸造态高Nb-TiAl合金主要
“低碳环保、绿色铸造”是铸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铸造造型、制芯生产中,无机粘结剂的应用具有环保优势,很有研发、应用前景。吹CO2硬化水玻璃砂工艺具有硬化速度快、所需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存在加入量高(6%-8%)、溃散性差以及易“过吹”等缺点。本文通过材料改性、复合促硬剂、复合吹气工艺等方面的工作,将水玻璃加入量降低到2%,建立起较高的粘结强度,并对复合硬化工艺、防“过吹”机理进行了
氧化物陶瓷是新型结构陶瓷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Al2O3、ZrO2以及两种陶瓷组成的氧化物复相陶瓷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在诸多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陶瓷材料本身的绝缘性和硬脆性,导致其加工性能较差,难以制备成形状复杂的构件,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陶瓷连接技术是拓展陶瓷材料应用领域的有效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钎焊作为陶瓷连接的常用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形状适应范围广等优势。本文采用Ni-Ti活
目前存世的《山海经图》仅有明清线刻插本流传于世,艺术发展至当代,"异兽题材"艺术也逐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本文通过解析异兽艺术的发展方式,以及对《山海经图》传承再创造的探索与思考,将中国画异兽题材继续深入研究,变得更加系统化、逻辑化,从而作为艺术家演绎自身独特内心情绪的一种艺术形象,旨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