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这个课程体系的两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并有意识地凸现出来,同时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养成实事求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①在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后,教材的编者们对以往的教材进行突破、创新,使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文学作品遴选和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苏州教育出版社两家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这也是以往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中外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诞生。一方面,这种现象凸显出了课程体系的“创新性”,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中外“同题材”文学作品的进行比较阅读,根据中西两国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以本国文学为背景,更深刻地把握外国文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是借鉴中西比较文学中平行比较的方法,让比较的对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准确,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同时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而且切实地推行了“研究性学习”,这样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意识。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借用中西比较文学中平行比较的教学方法对“同题材”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运用比较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相似的事物中去寻找细微的差别,在相异的事物中去寻求其共同点,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难点则是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去鉴别异同的能力;再就是利用逻辑推理知识中科学归纳法中的求异法进行比较与求同法进行比较。